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萧以台使秦兼归省》
《送萧以台使秦兼归省》全文
明 / 余继登   形式: 古风

君家仲氏昔校文,蹑履曾凌华岳云。

华山道士久云卧,月明彷佛挹清芬。

君今持节秦中去,此去经行华岳路。

白社原分大国茅,青骢遥度长安树。

华下王生心相知,燕市曾为华岳期。

携手应知能汗漫,振衣宁复畏嵚巇。

玉女盆头香雾缈,仙人掌上祥烟绕。

崒嵂谁誇众岳雄,顾瞻顿觉三秦小。

羡君兄弟真壮游,洞天福地足夷犹。

应有新诗纪胜迹,风雨夜夜山灵愁。

金马嗟予久寂寞,关门虚负王生约。

自怜斥鴳本卑栖,何以大鹏游寥廓。

太华削成势独尊,诸峰罗列似儿孙。

遥望乡关杳何在,汉江亲舍白云屯。

十丈莲花如船藕,昔日灵根今在否。

君携几片为亲寿,令亲寿比华山久。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余继登所作的《送萧以台使秦兼归省》。诗中描绘了对友人萧以台即将前往秦地的送别之情,以及对友人旅途中的期待与祝福。

首句“君家仲氏昔校文”,点出友人身份及过往经历,暗示其学问渊博。接着“蹑履曾凌华岳云”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友人曾有凌云壮志,表达了对其才华和勇气的赞美。

“华山道士久云卧,月明彷佛挹清芬”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华山比拟为一位久居云间的道士,月光下散发出清新的香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君今持节秦中去,此去经行华岳路”转而写友人即将启程,前往秦地,途经华山,预祝其旅途顺利。

“白社原分大国茅,青骢遥度长安树”两句,通过描绘友人乘坐青骢马穿越长安树影的画面,进一步渲染离别的氛围,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华下王生心相知,燕市曾为华岳期”提到友人在华山与王生相识,曾在燕市约定共游华山,表达了深厚的情谊。

接下来的几句“携手应知能汗漫,振衣宁复畏嵚巇”、“玉女盆头香雾缈,仙人掌上祥烟绕”等,通过想象友人在华山的种种景象,表达了对友人旅途中的美好期待。

“崒嵂谁誇众岳雄,顾瞻顿觉三秦小”两句,以华山之雄伟,衬托出友人视野的开阔,以及对友人未来成就的期待。

“羡君兄弟真壮游,洞天福地足夷犹”表达了对友人兄弟共同旅行的羡慕,以及对友人能够享受洞天福地的祝福。

“应有新诗纪胜迹,风雨夜夜山灵愁”预想友人归来时,应有新诗记录旅途中的胜景,风雨之夜,山灵也会为之愁思。

最后,“金马嗟予久寂寞,关门虚负王生约”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与期待,希望友人归来时能带来更多的故事与喜悦。

“自怜斥鴳本卑栖,何以大鹏游寥廓”以小鸟自喻,表达了对自己平庸的自谦,以及对友人能够像大鹏一样翱翔于广阔天空的羡慕。

“太华削成势独尊,诸峰罗列似儿孙”再次赞美华山的雄伟,将其比喻为父亲,其他山峰则像是他的孩子。

“遥望乡关杳何在,汉江亲舍白云屯”表达了对友人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友人家庭的关心。

“十丈莲花如船藕,昔日灵根今在否”以莲花和藕为喻,表达了对友人过去成就的怀念,以及对友人未来命运的关切。

“君携几片为亲寿,令亲寿比华山久”最后,表达了对友人带礼物回家,为亲人祝寿的美好愿望,希望亲人的寿命如同华山一般长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作者介绍

余继登
朝代:明   字:世用   号:云衢   籍贯:明河间府交河   生辰:1544—1600

(1544—1600)明河间府交河人,字世用,号云衢。万历五年进士。授检讨,与修《会典》。二十六年以礼部侍郎摄部事,请停一切诛求开采之害民者,又请罢矿税中官,皆不纳,郁郁成疾。著有《典故纪闻》、《淡然轩集》。
猜你喜欢

呈湖州赵再可舍人二首·其二

一舸乘风汎渺茫,来依芳杜雪鸥行。

难将野服随宾履,七字聊参燕寝香。

(0)

永康山

嵯峨千仞永康山,石路终朝转屈盘。

政恐乘高伤远目,忽然烟雾锁峰峦。

(0)

七月二日大风作一昼夜方止土人云此风潮信也三首·其三

风潮初见土人云,始愧鲰生泥昔言。

却以所经疑柱史,著书应祗为中原。

(0)

池州和同官咏梅花·其十一

殷勤天女供,那复一尘生。

质淡全身白,香寒到骨清。

常留雪中看,遮莫鬓边横。

万古月宫桂,犹吾异姓兄。

(0)

咏梅杂诗·其四

风流百世林和靖,洒落三生杨补之。

一自阆风归去后,几回展画又观诗。

(0)

咏梅杂诗·其二

此兄自是风尘表,半在山巅半水涯。

老子怕寒浑不出,夜窗明月看横斜。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文天祥 林朝崧 李俊民 史浩 姚鼐 罗洪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