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朔优旃岂舜徒,南来谩喜落苍梧。
天津醉里乾坤眼,只见双程不见苏。
方朔优旃岂舜徒,南来谩喜落苍梧。
天津醉里乾坤眼,只见双程不见苏。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诗人陈普所作的《咏史·苏东坡》中的片段,主要通过方朔和优旃两位历史人物的典故,来寓言性地评价苏东坡的命运。"方朔优旃岂舜徒",方朔和优旃都是汉代能言善辩的人物,这里暗示苏东坡并非平凡之人,具有才智。"南来谩喜落苍梧","南来"可能指苏东坡贬谪南方的经历,"苍梧"代指偏远之地,表达了对他遭际的同情,"谩喜"则带有几分无奈和讽刺,暗示他的才华并未得到应有的赏识。
"天津醉里乾坤眼",以天津桥(古代洛阳名胜)和醉酒比喻苏东坡在困境中仍保持豁达,用醉眼看世界,寓意他看透世事,但现实中的困局并未因此改变。"只见双程不见苏",这里的"双程"可能象征着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往返,而"不见苏"则表达了对苏东坡命运的深深关切,意指他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的身影却难以显现或被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苏东坡遭遇贬谪的感慨,以及对其才情和人生态度的敬佩与惋惜。
一枝浓艳照华堂。
暖*贮春光。
写生莫羡徐熙笔,风流在、百子池傍。
点缀红妆玉颊,帘苫粉淡宫妆。
静怜疏影伴昏黄。
添麝入*香。
惜花人老情缘在,云屏晚、银烛高张。
细泻一杯春露,浩歌微雨东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