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病春愁两不宽,愁连烽火是长安。
何时得起龙城将,早向阴山解战鞍。
春病春愁两不宽,愁连烽火是长安。
何时得起龙城将,早向阴山解战鞍。
这首诗描绘了女子在春天因病而产生的愁绪,以及对远方战事的关切,反映了古代女性内心世界的细腻与复杂。首句“春病春愁两不宽”直接点明了女子内心的双重痛苦,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却因病痛和愁绪而显得格外沉重。接着,“愁连烽火是长安”一句,将个人的愁绪与国家的战事联系起来,表现了女子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长安作为都城,象征着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后两句“何时得起龙城将,早向阴山解战鞍”,表达了女子对国家和平的渴望和对英勇将领的期待。她希望有能征善战的将军能够出征,平息边疆的烽火,让士兵们早日卸下战鞍,回归和平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体现了古代女性对于家国天下的责任感,也展现了她们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苦难的深切同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展现了明代女性内心世界的一个侧面,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对于和平与安宁的普遍渴望。
酹清杯问水,惯曾见、几逢迎。
自越棹轻飞,秋莼归后,杞菊荒荆。
孤鸣。
舞鸥惯下,又渔歌、忽断晚烟生。
雪浪闲销钓石,冷枫频落江汀。
长亭。
春恨何穷,目易尽、酒微醒。
怅断魂西子,凌波去杳,环佩无声。
阴晴。
最无定处,被浮云、多翳镜华明。
向晓东风霁色,绿杨楼外山青。
指罘罳晓月,动凉信、又催归。
正玉涨松波,花穿画舫,无限红衣。
青丝。
傍桥浅系,问笛中、谁奏鹤南飞。
西子冰销冷处,素娥宝镜圆时。
清奇。
好借秋光,临水色、写瑶卮。
向醉中织就,天孙云锦,一杼新诗。
依稀。
数声禁漏,又东华、尘染帽檐缁。
争似西风小队,便乘鲈脍秋肥。
几临流送远,渐荒落、旧邮亭。
念西子初来,当时望眼,啼雨难晴。
娉婷。
素亭共载,到越吟、翻调倚吴声。
得意东风去棹,怎怜会重离轻。
云零。
梦绕浮觞,流水畔、叙幽情。
恨赋笔分携,江山委秀,桃李荒荆。
经行。
问春在否,过汀洲、暗忆百花名。
莺缕争堪细折,御黄堤上重盟。
黯春阴,收灯後,寂寞几帘户。
一片花飞,人驾彩云去。
应是蛛网金徽,拍天寒水,恨声断、孤鸿洛浦。
对君诉。
团扇轻委桃花,流红为谁赋。
□□□□,从今醉何处。
可怜憔悴文园,曲屏春到,断肠句、落梅愁雨。
记琼林宴起,软红路、几西风。
想汉影千年,荆江万顷,槎信长通。
金狨。
锦鞯赐马,又霜横、汉节枣仍红。
细柳春阴喜色,四郊秋事年丰。
从容。
岁晚玉关,长不闭、静边鸿。
访武昌旧垒,山川相缪,日费诗筒。
兰宫。
系书翠羽,带天香、飞下玉芙蓉。
明月瑶笙奏彻,倚楼黄鹤声中。
问流花,寻梦草,云暖翠微路。
锦雁峰前,浅约昼行处。
不教嘶马飞春,一奁越境,那销尽、红吟绿赋。
送人去。
长丝初染柔黄,晴和晓烟舞。
心事偷占,莺漏汉宫语。
趁得罗盖天香,归来时候,共留取、玉阑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