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松陵道,烟波四望明。
帆行风脚正,人坐水车平。
断岸分吴越,鸣鸠各雨晴。
长桥千步月,肯复照荒城。
一入松陵道,烟波四望明。
帆行风脚正,人坐水车平。
断岸分吴越,鸣鸠各雨晴。
长桥千步月,肯复照荒城。
此诗描绘了诗人乘舟行经松陵时所见之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乡的独特风貌。首句“一入松陵道,烟波四望明”开篇即营造了一种开阔而宁静的氛围,烟波浩渺,四面皆明,为全诗奠定了悠远的基调。
接着,“帆行风脚正,人坐水车平”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行船于水面的情景。风平浪静,帆随风行,人则悠然自得地坐在船中,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跃然纸上。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断岸分吴越,鸣鸠各雨晴”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断岸将吴越两地相隔,鸣鸠在雨后各自觅食,各得其所,既体现了地域的差异性,又蕴含了生命自由自在的寓意。
最后,“长桥千步月,肯复照荒城”以长桥映月作结,意境深远。月光洒在长桥上,虽身处荒城,却有月色相伴,给人以希望与安慰。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夜景,更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以及在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深刻情感。
苍然者为烟,呀然者成壑。
赖此十八公,与之相领略。
中间制小亭,面势巧安著。
千山攒脩眉,一水环青玉。
勃图映高标,觚棱翼飞角。
夜深或沈沈,月澹还漠漠。
趺坐者谁子,草衣复芒屩。
素发照晴昊,飘萧如野鹤。
傥非违世者,何以有此乐。
向夕下坡陀,清兴寄寥廓。
此境真可画,此意终难貌。
寄迹双溪喜盍簪,剖符庐子遽分襟。
伏波威著羌夷界,叔子恩怀江汉心。
万里烟尘入长算,二边风月待清吟。
促归早晚飞丹诏,新雁回时有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