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犹悭相见缘,仁声先自异方传。
棠阴未剪灵山下,骥足曾开禹穴前。
莘野有勋仍相陟,韦侯世守亦承贤。
今时盛事宁殊古,白首宁忘野史编。
南北犹悭相见缘,仁声先自异方传。
棠阴未剪灵山下,骥足曾开禹穴前。
莘野有勋仍相陟,韦侯世守亦承贤。
今时盛事宁殊古,白首宁忘野史编。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贺广州冯使君二首(其二)》中的一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冯使君的赞誉与祝贺。
首句“南北犹悭相见缘”,以南北两地相隔,难以相聚,暗喻冯使君虽身处一方,但其仁德之声已传遍四方,形象地展现了冯使君的影响力之广。
接着,“仁声先自异方传”进一步强调冯使君的名声早已超越地域界限,深入人心。接下来的“棠阴未剪灵山下,骥足曾开禹穴前”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棠阴指的是周公的棠树荫蔽之地,常用来比喻贤者的居所;禹穴则是大禹治水后休息的地方,这里借指冯使君的功绩如同大禹一样,影响深远。这两句通过对比,赞美了冯使君的卓越成就。
“莘野有勋仍相陟”中的“莘野”是指商汤王的田地,此处借指冯使君的功勋如同商汤王一般,值得尊敬。“韦侯世守亦承贤”则赞扬了冯使君家族世代传承的美德与贤能。
最后,“今时盛事宁殊古,白首宁忘野史编”表达了对冯使君及其家族在当今时代依然能够保持高尚品德的敬佩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历史会铭记他们的事迹。整首诗通过对冯使君及其家族的赞誉,展现了对高尚道德品质的推崇与向往。
三年三过龙安寺,亹亹清谈解逼人。
顾我偷闲久无侣,与君数面自成亲。
转头忽作幽冥隔,弹指空惊梦寐新。
病眼看秋欲凄眩,攀翻投老一伤神。
霜华旧游秋正深,涧风落日寒蝉吟。
敛眸默数曾到处,笑看碧烟浮水沉。
朅来大旆为山至,山绾烟鬟三十二。
当时老宿契新丰,坐令衲子如云萃。
眼前无复见此公,叹息丛林扫地空。
空馀楼殿出云雨,涂金涧碧光岩丛。
卧听松风难比拟,个中偈句谁宗旨。
赖公摹写入新诗,公不作诗山愧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