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外靖边尘,此兽能言即谏臣。
不向水经图罔象,好从高阁画麒麟。
玉门关外靖边尘,此兽能言即谏臣。
不向水经图罔象,好从高阁画麒麟。
这首诗《角端》由明代诗人胡奎所作,通过描绘“角端”这一神话中的神兽,展现了其独特的形象与寓意。
首句“玉门关外靖边尘”,以玉门关为背景,点出边疆之地的宁静与和平,暗示角端作为守护者的角色。玉门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边防要塞,象征着国家的边界和安全,而“靖边尘”则表达了边疆地区的安宁景象。
次句“此兽能言即谏臣”,将角端比喻为能言善辩的谏臣,强调了它作为智慧与忠言的象征。在古代,谏臣是君主身边的重要角色,负责提出批评和建议,以辅助君王治理国家。角端在此被赋予了谏臣的职责,体现了其对国家的忠诚与智慧。
第三句“不向水经图罔象”,借用水经图这一古代地理文献,指出角端并非虚构之物,而是真实存在且具有明确形象的神兽。水经图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记载了许多山川河流的名称和位置。这里通过对比,强调角端的形象是具体而真实的,而非虚幻的想象。
最后一句“好从高阁画麒麟”,将角端与麒麟相提并论,进一步凸显其高贵与神圣的地位。麒麟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祥瑞之兽,常与仁德、吉祥联系在一起。在这里,诗人希望角端能够像麒麟一样,被人们所熟知和尊敬,成为一种象征和平与美德的存在。
综上所述,《角端》一诗通过描绘角端这一神兽的形象与寓意,不仅展现了其作为智慧与忠诚的象征,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美德以及真实存在的渴望与赞美。
人生百年如置棋,东西南北何多岐。
白云自是山中物,风雨一出归无期。
我居鸳湖上,子在龙江湄。
能无咫尺书,慰此深相思。
长干缘河小于带,积水满地天光垂。
沧波老树沉欲没,荒郊冷落如秋时。
小家流逃大屋走,五种不入民情悲。
思君不见心欲折,背人白鹭双飞飞。
阳鸟尚谋食,候虫犹念衣。
口体见驱迫,使我远别离。
历历路半千,迢迢江两涯。
悠悠去乡邑,往往见絷縻。
年衰酒况恶,引饮不满卮。
形影相嘅惜,恐为时所悲。
弁山非故山,怆然寄幽期。
馀生苟木陨,犹及尔东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