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茆空山中,冥心契元寂。
时闻虚籁生,复闻虚籁息。
倦开齐物篇,高枕青山色。
结茆空山中,冥心契元寂。
时闻虚籁生,复闻虚籁息。
倦开齐物篇,高枕青山色。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空山中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选择在山中结庐,远离尘嚣,冥想于宇宙的寂静之中。通过“冥心契元寂”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追求心灵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他时而能听到空谷回响的声音(虚籁),时而又能感受到声音的消失,这种体验或许象征着对世间万物无常变化的理解。
“倦开齐物篇”,表明诗人对《庄子·齐物论》这样的哲学著作感到疲惫,可能是因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中感到困惑或厌倦。然而,他依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以“高枕青山色”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将自己融入自然之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归宿的哲学思考。
丁宁千遍,教绾住、一枝飞絮。
柰伶仃、孤燕归来,黄昏自语。
纵使长条堪系马,栖鸦风冷斜阳暮。
问前时、流水绕桃花,今何处。沤已散,难重聚。
镜已破,难重觑。听子规唤道,不如归去。
他日天台花再发,人间自有刘郎遇。
便痴迷、蝶梦不教醒,终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