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船仍戴紫阳巾,鼓吹旌旗闹杀人。
了得去留无碍意,不论居士宰官身。
过船仍戴紫阳巾,鼓吹旌旗闹杀人。
了得去留无碍意,不论居士宰官身。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动态与情感。首句“过船仍戴紫阳巾”,以“过船”这一动作开篇,暗示了主人公行舟于水上的情景,而“紫阳巾”的穿戴则透露出一种文雅与闲适的气息,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儒雅之气。
接着,“鼓吹旌旗闹杀人”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随行队伍的热闹景象,鼓乐齐鸣,旗帜飘扬,仿佛要将周围的宁静打破,营造出一种热烈、欢腾的氛围。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既突出了队伍的壮观,也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了得去留无碍意,不论居士宰官身。”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和境界的理解。无论是作为居士还是宰官,都能做到内心平和,不为外物所动,去留之间皆能泰然处之。这不仅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胸怀,也流露出他对自由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王师劳近甸,兵食仰诸侯。
天子无南顾,元勋在上游。
大才生间气,盛业拯横流。
风景随摇笔,山川入运筹。
羽觞交饯席,旄节对归舟。
莺识春深恨,猿知日去愁。
别离花寂寂,南北水悠悠。
唯有家兼国,终身共所忧。
朐山压海口,永望开禅宫。
元气远相合,太阳生其中。
豁然万里馀,独为百川雄。
白波走雷电,黑雾藏鱼龙。
变化非一状,晴明分众容。
烟开秦帝桥,隐隐横残虹。
蓬岛如在眼,羽人那可逢。
偶闻真僧言,甚与静者同。
幽意颇相惬,赏心殊未穷。
花间午时梵,云外春山钟。
谁念遽成别,自怜归所从。
他时相忆处,惆怅西南峰。
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第一百五十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