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足蹒跚出转慵,故怀长寄最高峰。
不妨发岁巳春草,落尽斜阳未暮钟。
碧井流泉杂环佩,紫霄双剑削芙蓉。
云庄只尺移情在,不及南邻地几弓。
老足蹒跚出转慵,故怀长寄最高峰。
不妨发岁巳春草,落尽斜阳未暮钟。
碧井流泉杂环佩,紫霄双剑削芙蓉。
云庄只尺移情在,不及南邻地几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对高山的深深眷恋与向往,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
首句“老足蹒跚出转慵”,生动刻画了老人步履蹒跚,不愿外出的形象,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的向往与渴望。接着,“故怀长寄最高峰”一句,直接点明了老人的心之所向,即那遥远而高耸的山峰,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怀念。
“不妨发岁巳春草,落尽斜阳未暮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以时间的变化来衬托山峰的永恒与宁静。春天的草木生长,斜阳的渐渐西下,暮钟的悠扬回响,这些自然景象与时间的流逝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山峰的静谧与不朽。
“碧井流泉杂环佩,紫霄双剑削芙蓉”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碧绿的井水与流动的泉水交织在一起,仿佛是天籁之音的汇聚;紫霄的双剑则如同削芙蓉般轻盈,既展现了山峰的峻峭,又赋予了其柔美之感。这两句通过丰富的意象,将山峰的壮丽与秀美融为一体,给人以视觉与心灵上的双重享受。
最后,“云庄只尺移情在,不及南邻地几弓”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遗憾与无奈。云庄虽近在咫尺,却难以触及,而与之相比,南邻之地似乎更为遥远。这一对比,不仅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追求与现实局限之间关系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在面对现实限制时的无奈与感慨。
百花中,夭桃秀色,堪餐作珍味。
武陵溪上,□宋玉墙头,全胜姝丽。
去年此日佳人倚。
凝情心暗喜。
恨未得、合欢鸳帐,归来犹半被。
寻春记前约因□,题诗算怎耐、相思憔悴。
攀玩对、东君道,莫教轻坠。
尖纤向、鬓边戴秀,芳艳在、多情云翠里。
看媚脸、与花争好,休夸空觅水。
圃韭畦蔬,嫩鸡野腊,邻酝稚子能赊。
罗幕新裁,画楼高耸,松梧柳竹交遮。
应便作归休计去,高揖渊明,下视林逋,到此如何,又走风沙。
都为啼号累我,思量事、未遂即咨嗟。
连年奔逐,旁州外邑,舟楫轻扬,鞭□倾斜。
仍冒触、烟岚邃险,风雪纵横,每值初寒在路,炎暑登车,空向长途度岁华。
消减少年,英豪气宇,潇洒襟怀,似此施为,纵解封侯,宁如便早还家。
绣阁临芳野。
向晚把、花枝卸。
奇容艳质,世间寻觅,除是图画。
这欢娱已紧人心也。
更翰墨、新挥洒。
展蛮笺、明窗底,把□心事都写。
谢女与檀郎,清才对、真态俱雅。
凤枕乐春宵,绛帷度秋夜。
便同云黯淡,冰霰纵横,也并眠鸳衾下。
假使过炎暑,共将罗扇把。
院宇临池水,桥边绕水胧?
。
桥左右,水西东。
水木两芙蓉。
低疑洛浦凌波步,高如弄玉凌空。
叶百叠,蕊千重。
更都染轻红。
冲冲。
能消尽,忧心似结,看艳色、浑如梦中。
为爱惜芳容未尽,好移去,满插家园,特与培封。
年年对赏美质,朝朝披玩香风。
念区区远宦,带月侵晨,燃烛中宵。
有昔曾游遍,过三湘下浙,二水通潇。
小舟暂辍兰棹,赢马复鞭摇。
但旧日雄图,平生壮气,往往潜消。
迢迢。
向年事,记艳质平堤,曾共听镳。
醉□游沙市,被疏狂伴侣,期暮相招。
怎知后约难再,牛女隔星桥。
待远结双成,他时去窃千岁桃。
桑阴柔弄羽葆。
莲渚芳容窈。
翠叶浓漳屋,绵蛮时啭黄鸟。
闲步挼嫩草。
鱼儿闹。
作队游苹沼。
画屏小。
纱厨簟枕,接挼沈醉犹倒。
华胥境界,燕子几声催晓。
携手兰房未步到。
还觉。
衷情知向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