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之大也不踰尺,十或五中已称贤。
鹿之大也十倍兔,十亦不过五中焉。
以鹿例兔其的易,应无虚发奚犹难。
乃知难易在射者,的大心大失固然。
虱如车轮理若是,禦寇奇语传精诠。
僚丸秋奕匠石斲,皆其见针不见天。
素位各有应尽事,唐虞未臻吾愧㫋。
兔之大也不踰尺,十或五中已称贤。
鹿之大也十倍兔,十亦不过五中焉。
以鹿例兔其的易,应无虚发奚犹难。
乃知难易在射者,的大心大失固然。
虱如车轮理若是,禦寇奇语传精诠。
僚丸秋奕匠石斲,皆其见针不见天。
素位各有应尽事,唐虞未臻吾愧㫋。
这首诗通过类比射箭与射兔,探讨了技艺与难度的关系,以及心态对结果的影响。诗人以兔和鹿的大小对比,指出虽然射大物(鹿)的难度理论上小于射小物(兔),但实际上射中并不容易。这反映了技艺的高深之处在于对细微差别的把握,而非仅凭直观判断。诗中还引用了虱子如车轮的比喻,强调即使面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也能通过精细观察和正确理解找到解决之道。最后,诗人提到僚丸、秋奕和匠石斲的例子,都是在特定情境下展现高超技艺的故事,说明了技艺的展现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如何运用和洞察。整体而言,这首诗旨在探讨技艺、心态与情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不同条件下追求卓越的智慧。
金粟如来瘦如腊,坐上文殊秋月圆。
法门论极两相可,言语不复相通传。
至人养心遗四体,瘦不为病肥非妍。
谁人好道塑遗像,鲐皮束骨筋扶咽。
兀然隐几心已灭,形如病鹤竦两肩。
骨节支离体疏缓,两目视物犹炯然。
长嗟灵运不知道,强翦美须插两颧。
彼人视身若枯木,割去右臂非所患。
何况塑画已身外,岂必夺尔庸自全。
真人遗意世莫识,时有游僧施钵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