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谢洞山石台远来访别》
《谢洞山石台远来访别》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窜逐深山无友朋,往还但有两三僧。

共游渤澥无边处,扶出须弥最上层。

未尽俗缘终引去,稍谙真际自虚澄。

坐令颠老时奔走,窃比韩公愧未能。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xièdòngshānshítáiyuǎnlái访fǎngbié
sòng / zhé

cuànzhúshēnshānyǒupéngwǎngháidànyǒuliǎngsānsēng

gòngyóuxièbiānchùchūzuìshàngcéng

wèijìnyuánzhōngyǐnshāoānzhēnchéng

zuòlìngdiānlǎoshíbēnzǒuqièhángōngkuìwèinéng

翻译
被放逐到深山中没有朋友,来来往往只有两三个僧人相伴。
我们一起在无边的渤海畅游,还得互相扶持登上须弥山的最高峰。
世俗的缘分还未了结,终究还是要离去,逐渐理解了真理,心境自然变得清澈。
这样的生活让我老去时仍四处奔波,我私下里感到惭愧,无法像韩公那样从容不迫。
注释
窜逐:被放逐。
深山:偏远的山区。
友朋:朋友。
渤澥:渤海。
无边处:广阔的海域。
须弥:佛教中的世界中心山。
最上层:山顶。
俗缘:世俗的缘分。
真际:真理或佛法。
虚澄:心境清净。
颠老:年老体衰。
奔走:忙碌奔波。
韩公:指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
愧未能:感到惭愧,未能做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谢洞山石台远来访别》。诗中描述了诗人被贬谪到深山之中,与世隔绝,仅有的朋友只有两三个僧人相伴。他们一同游览广阔的渤澥(泛指大海),攀登至须弥山的最高峰,寓意超脱尘世,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诗人感叹还未完全摆脱世俗牵绊,对佛教真谛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但仍能保持内心的澄明。他感慨自己年事已高,还在为俗务奔波,自愧不如韩公(韩愈)那样的修为。整首诗流露出诗人身处逆境中的孤独与追求,以及对超脱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答车一中

异乡为客混风尘,薄宦相从似买邻。

世态共看思往事,主恩初下及孤臣。

蛾眉渐老应难妒,鸡肋微名岂遂湮。

汉室谈经推董相,早将三策为君陈。

(0)

十五夜王观察招饮狎鸥亭月色无几雷雨继至感而成咏

西园清夜忝嘉招,尊酒论文乐正饶。

月魄何缘光乍掩,雨师疑亦妒难销。

高谈列炬林鸦散,客思停觞旅雁遥。

稍待风生云雾歛,一轮还自出层霄。

(0)

舟次怀旧

忆昔扁舟此地过,樽前谈咏得羊何。

几回梦断清秋月,何处重听子夜歌。

远道炎蒸愁赤日,孤村云石蔓青萝。

山阳笛在偏增感,不尽离怀对绿波。

(0)

初夏出南郊历天坛至神乐观道院宴集得深林二字四首·其三

远忆郊天日,千官扈驾临。

皇图依北极,御路隐中林。

王气瞻从昔,游怀畅自今。

两都曾作赋,应与续遗音。

(0)

初夏出南郊历天坛至神乐观道院宴集得深林二字四首·其一

朱明初启夏,万绿满芳林。

春去无多日,时和转惬心。

出郊行结轸,随处坐披襟。

景物俱清胜,流观并助吟。

(0)

送周伯绳比部给假归昆山二首·其二

游子思乡切,春风献岁初。

娄江归兴远,钟阜旅怀纾。

列署刑堪措,连枝会不虚。

莺花随处好,应念社盟疏。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