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黄后溪翁七夕月下闻笛》
《和黄后溪翁七夕月下闻笛》全文
明 / 黄克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绛河垂地七襄回,弦月无云半壁开。

何处笛声传《折柳》,满庭秋气飒苍苔。

遥疑灵鹊桥边落,暗度穿针席上来。

莫遣天孙闻此曲,欢情离恨正难裁。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uánghòuwēngyuèxiàwén
míng / huánghuì

jiàngchuíxiānghuíxiányuèyúnbànkāi

chùshēngchuánzhéliǔ》,mǎntíngqiūcāngtái

yáolíngquèqiáobiānluòàn穿chuānzhēnshànglái

qiǎntiānsūnwénhuānqínghènzhèngnáncái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黄克晦的《和黄后溪翁七夕月下闻笛》描绘了七夕之夜的动人场景。首句“绛河垂地七襄回”,以深红的银河倒映在地面,象征着牛郎织女相隔的天河,七次转折,形象地展现了银河的流转。次句“弦月无云半壁开”则描绘了明亮的弦月挂在半空,如半扇开启的玉门,清辉洒落庭院。

“何处笛声传《折柳》”一句,通过笛声飘荡,引出《折柳》这一离别之曲,引发听者的思乡之情和离愁别绪。接下来,“满庭秋气飒苍苔”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秋风吹过,青苔摇曳,仿佛连庭院的苔藓都在低语着离别的故事。

“遥疑灵鹊桥边落”将视线投向传说中的鹊桥,想象着牛郎织女的相会似乎近在眼前,却又遥不可及。最后一句“暗度穿针席上来”,借穿针的典故,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暗示了听者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现实的矛盾。

整首诗以七夕为背景,通过月色、笛声和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入了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独特感受和对团圆的深深期盼。

作者介绍

黄克晦
朝代:明

明福建惠安人,一作晋江人,字孔昭,号吾野。能诗、善书、工画,称三绝。少时于沙岸画沙作山水景物,长学画,宗沈周,笔甚苍劲,称神品。有《北平稿》、《楚游集》、《匡庐唱和集》、《吾野诗集》。
猜你喜欢

寿益府殿下二十韵

运适千龄启,畴仍五福骈。

本支周干钜,磐石汉宗绵。

殿旭旌旂动,宫霞彩翠骞。

地分南岳近,亲比后星偏。

藻翰邹枚从,璇跗鲁卫肩。

裾曾当日曳,醴复几时延。

弧矢逢花甲,貂蝉侍绮筵。

小山词客幸,大药异人传。

玉牒丹霄上,银潢紫气边。

香随龙节满,云逐凤笙旋。

橐籥聊观妙,希微即象先。

青精栽作膳,鸿宝续称编。

道合神明极,心函造化全。

舆情元翕若,善颂喜徒然。

孝友闻于国,丝纶美自天。

剪圭非共戏,舐鼎或俱仙。

缑鹤曾馀事,庄椿直小年。

三光将并朗,五岳与齐坚。

谬忝场苗狎,长怀苑树前。

金膏如已就,为我寄真诠。

(0)

寄哭苑马李文轩先生

岁次在卯闰月中,夜静庭树飘寒风。

花将零落忽值此,黯然伤怀泪难已。

古来仙人多姓李,一谪惠阳将五纪。

来时海峤看人龙,去日士林摧杞梓。

生平意气不可羁,万里之翼千里蹄。

早攀南斗戏碧落,晚倚北辰司是非。

塞渊抱独何人识,豁达论交四海知。

庙廊有意推梁栋,苍旻那肯长留用。

主马汧渭明主恩,作记玉楼天上梦。

东西两水今茫茫,罗浮半面减辉光。

雍门叹息堪气短,李白文章空焰长。

不必负舟惊有力,人生自是驹骤隙。

一息之间成古今,古今常然无变易。

嗟君方死亦方生,何用有情泪沾臆。

(0)

仙人篇

仙人揽六籍,降止太山隅。

神娥擎香雾,五老列庭除。

苍龙绕彩电,祥麟衔玉书。

北极脱枢纽,九州安所如。

驾言适西周,驱彼南宫车。

徘徊岐丰侧,精神游六虚。

凤凰来何时,徒闻歌接舆。

回驾观群龙,与帝合灵符。

羲文告爻象,河洛献瑞图。

东壁韬荣光,文昌掌关枢。

秦火遍郡县,日月光如如。

尔来三千载,晦蚀由蟾蜍。

正直大明世,黄道开天衢。

巨灵挽天河,河汉流为旴。

稽首旴上翁,与尔长相须。

(0)

羊城示同志·其二

往哲伊谁,遗编可稽。由来太音,其声孔希。

按谱操弦,听者以疑。

(0)

留都偕同年游宏济寺迟王任庵不至

閒来结驷扣禅扉,才到江头重振衣。

为爱高僧花径扫,却怜王子剡舟迟。

千峰落木凌空下,万壑晴云入望飞。

倦倚危栏遥极目,可堪羁思正依依。

(0)

初秋欧桢伯招集青溪馆余值病不赴分得期字韵

本无司马赋,渴病亦相随。

伏枕谁堪问,酣歌闻尔为。

天清一叶下,日落万山悲。

留滞惊秋早,还家未有期。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祁顺 萨都剌 祝允明 贯休 倪谦 陈与义 王守仁 黄淳耀 解缙 王梵志 樊增祥 汪元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