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晚立西湖惠照寺石桥上》
《晚立西湖惠照寺石桥上》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七言绝句

船于镜面入烟丛,寺在湖心更柳中。

暮色欲来吾欲去,其如南北两高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wǎn西huìzhàoshíqiáoshàng
sòng / yángwàn

chuánjìngmiànyāncóngzàixīngèngliǔzhōng

láinánběiliǎnggāofēng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创作的《晚立西湖惠照寺石桥上》。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

"船于镜面入烟丛," 这句诗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将船只如同穿梭在一片迷雾之中,这里的“镜面”指的是西湖平静如镜的水面,而“烟丛”则是远处山峦或树木被薄雾笼罩,造成了一种朦胧美。诗人巧妙地将船只的移动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西湖秋冬时节的独特景致。

"寺在湖心更柳中。" 这里的“寺”指的是惠照寺,它位于湖心,周围环绕着垂柳,这些柳树似乎在点缀着寺院,使其更加神秘而又宁静。这两句诗构建了一个宁静的自然空间,其中充满了禅意。

"暮色欲来吾欲去," 这句表达了诗人随着夜幕降临,心中萌生出离之念。这里的“吾”指代诗人自己,而“欲去”则是对即将到来的夜晚和一天活动的结束表示一种情感上的准备。

"其如南北两高峰。" 这句诗通过比喻,将自己的心境与那两座南北相对而立的高峰相比较,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坚定与独立。高峰常常象征着坚不可摧的意志和不为外界干扰所动摇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独立自主的心境。杨万里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更是传递了一种淡泊明志、不与世事沾染的情怀。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题龙腾山房

急雨朝翻箔,飞泉夏入庐。

竹高遗凤子,石长出雷书。

山鸟衔云语,园丁带翠锄。

南冈北岭草,枯却几年馀。

(0)

病痊

病合当求去,宦情非是阑。

与其官作病,宁可活无官。

腰膝皆相贺,妻儿亦自驩。

高堂垂万里,谁与说平安。

(0)

河间逢北去人寄书口号

为报东征使,行行路若干。

长途虽厌倦,弱体幸平安。

逆旅春无况,离亭梦亦寒。

愁心挥不断,日暮几千端。

(0)

元定斋不甚宽而布置有态器具亦精馀兴未已仍用原韵赋赠兼订后来之约

莎径荒才剪,丛稍影渐繁。

山苗分杞菊,乡信觅兰荪。

碧蓧蟠为几,黄蕉挂作门。

卷中流峡水,屏里识湘源。

引月来阳树,邀风入净轩。

摩钟丝蠡出,洗砚墨蛟翻。

户识王恭隽,家怜次道温。

清谈还正始,近体杂开元。

问衲骑频去,呼儿鸟忽言。

莲苞收茗叶,绮石养蒲根。

官长衙参少,山林奏记烦。

团参充午饮,瑶柱出常飧。

殊琙皆邻里,时贤尽弟昆。

酒鎗贻子晰,石墨往平原。

算口常先鹤,餔糟不忌豚。

思光鹭羽扇,弘正犊皮裈。

庭卉非时烂,垆波澈夜喧。

星飞银不落,炷老铁昆崙。

采药朝朝舌,登山夜夜魂。

易求王烈髓,渐了尚平婚。

会意成三笑,归怜买一村。

他时烟壑底,洗足听清猿。

(0)

子房山谒子房

莲花冠子红犀导,雪面风髯一年少。

梦里山河博几场,抽身笑拈长松道。

英雄老尽故交稀,眼底修毛几翅飞。

功成辟谷或有以,未必神仙须布衣。

(0)

真定大悲阁同王六宇年兄及小修弟登览有述

一盘三十级,低窗平鸟翅。

空里约数盘,始尽金色臂。

碑文深藓痕,历历隋唐字。

树老北朝根,霜绣生古翠。

飞题接绮疏,斑驳有奇致。

斗古不斗鲜,真丹无两寺。

凭虚吊古人,触眼伤新事。拥?一谈空,稍蠲忧时泪。

忆初直省时,把手青卿地。

光华若春条,白面青丝髻。

尘土十年馀,䰄毛添老悴。

面皮堆浪纹,阴忧如有蒂。

少年可喜谭,入口皆无味。相延低两眉,但欣?林计。

莲花求主人,长誓作兄弟。

沐猴暂衣冠,了却开箱戏。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钟离权 哥舒翰 冯小青 葛洪 王赞 韩熙载 田为 苏易简 毌丘俭 朱高炽 李宗谔 宋璟 刘采春 孙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