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复何伤,终不掩、文章光价。
曾抵突、不知屈宋,何论沈谢。
一曲楚声愁筑破,半生情泪如铅洒。
尽腹中、容得百千人,如卿者。好觅个、西村罅。
竟须在、南山下。结斩蛟射虎,疏狂之社。
梦里悲欢槐国蚁,世间得丧邻翁马。
语前驺、叱驭且从容,余归也。
亦复何伤,终不掩、文章光价。
曾抵突、不知屈宋,何论沈谢。
一曲楚声愁筑破,半生情泪如铅洒。
尽腹中、容得百千人,如卿者。好觅个、西村罅。
竟须在、南山下。结斩蛟射虎,疏狂之社。
梦里悲欢槐国蚁,世间得丧邻翁马。
语前驺、叱驭且从容,余归也。
这首词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词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词中“亦复何伤,终不掩、文章光价”一句,表达了词人对文学才华的自信与坚守,即使遭遇挫折,也不会掩盖其文章的价值。接下来,“曾抵突、不知屈宋,何论沈谢”则进一步强调了词人的文学地位,将自己与古代伟大的文人屈原、宋玉、沈约、谢灵运相提并论,显示了其对自身文学成就的自豪。
“一曲楚声愁筑破,半生情泪如铅洒”两句,通过音乐和泪水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词人在艺术创作中的情感投入和人生经历的艰辛。而“尽腹中、容得百千人,如卿者”则表达了词人渴望与众多志同道合之人交流思想,共同探讨人生与艺术的深意。
词的下半部分转向对未来的憧憬与规划。“好觅个、西村罅。竟须在、南山下”暗示了词人希望在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中寻找心灵的栖息地,与自然和谐共处。接着,“结斩蛟射虎,疏狂之社”表达了词人向往自由、勇敢的生活态度,愿意与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面对生活的挑战。
最后,“梦里悲欢槐国蚁,世间得丧邻翁马”通过梦境的比喻,反映了词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而“语前驺、叱驭且从容,余归也”则以从容的态度面对生活,表达了词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词人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艺术的深情投入,更体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生活的不懈追求。
珊珊何处,向图中犹见,铢衣烟雾。
十二瑶台清梦好,漫把玉芝容与。
闲看梳翎,相将弄影,雅称神仙侣。
软红尘外,东风吹上眉妩。
不道花落花开,绾春无计,过眼流光度。
环佩江皋空寄恨,剩有月明如素。
锦瑟尘埋,瑶编蠹食,化鹤归来误。
天香偕问,冷烟一片凝伫。
薄寒料峭,正梅花索笑,离怀如织。
一夜打窗风雨恶,不忿乳燕饶舌。
青锁眉峰,春归芳草,辜负西园蝶。
阑干十二,晓来还挂新月。
遥想京国繁华,艳阳风景,望里云千叠。
可耐相思牵远梦,又被绿杨低曳。
旧事嬉游,它时吟赏,胜地俱陈迹。
探巢旅燕,呢喃似向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