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定非关隐,魂清自可人。
而今应度者,不是宰官身。
大定非关隐,魂清自可人。
而今应度者,不是宰官身。
这首诗《薙发(其四)》是明代思想家李贽所作,通过“大定非关隐,魂清自可人”这两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与追求。李贽在此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心灵纯净的境界。
“大定非关隐”,这里的“大定”可以理解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而“非关隐”则表明这种宁静并非来自于逃避现实或遁世隐居,而是源于内心深处的自我发现与觉醒。这反映了李贽对于精神自由的向往,并强调了内在修为的重要性,而非外在形式或环境的改变。
“魂清自可人”,进一步阐述了精神世界的纯净能够自然地影响周围的人,形成一种正面的感染力。这里“魂清”不仅指个人内心的清明,也暗示着通过提升自我,可以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善。
“而今应度者,不是宰官身”,这句话则表达了李贽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他认为,真正的解脱与度化,并不局限于特定的身份或地位(如“宰官”通常指的是官员或统治者),而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内心的觉醒与修行来实现。这体现了李贽对于平等与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个体精神成长的重视。
综上所述,《薙发(其四)》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探讨了精神修养、自我觉醒与社会影响之间的关系,展现了李贽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独特见解。
万岭色娇荣,千松韵苍老。
溪锦新织成,云文初脱稿。
古屋系龙儿,幽崖聚仙媪。
淡冶天微醒,昏沉雾尚饱。
山灵如有情,游子暂舒恼。
梯石路渐高,踰岭天乍小。
微茫一带青,远远出山杪。
白云封其半,恍若衣轻缟。
山僧向我言,此是诸山考。
四顾尽儿孙,累累争围绕。
一乳作凤飞,一支学龙矫。
万络与千支,支支相萦搅。
山形虽浑成,石貌寔妍巧。
初视尚冥迷,策骑渐分晓。
何况陟其颠,遵途亦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