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游谁继竹林贤,岘首高情自邈然。
宝刹千寻出天半,灵山三面落樽前。
梅花摘得宁烦驿,桃叶呼来不用船。
南楚何须说穷巷,且陪铃閤听鹍弦。
胜游谁继竹林贤,岘首高情自邈然。
宝刹千寻出天半,灵山三面落樽前。
梅花摘得宁烦驿,桃叶呼来不用船。
南楚何须说穷巷,且陪铃閤听鹍弦。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为《次韵李秬灵山亭宴集宠戏之句》。诗中表达了对胜游雅集的怀念和对灵山亭美景的赞叹。诗人以竹林七贤的风雅为典,称颂岘首(可能指某位高人)的高尚情怀,其超然物外的气度令人钦佩。灵山亭的佛寺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接,而山的三面美景倒映在酒杯之中,增添了宴饮的诗意。
诗人提到梅花采摘无需烦劳驿站,桃叶一呼也无需舟楫,展现了聚会的轻松愉快。他进一步强调,即使身处南楚偏远之地,也不必在意狭窄的巷陌,只需陪伴着清脆的琴声,聆听那如鹍弦般悠扬的音乐,就已经足够享受这美好的时光。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文人雅集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