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戊午八月廿六日过苏州囱囱一诣虎邱后二十五日自杭州回与马雨耕及持衡重往竟日登揽因题八韵》
《戊午八月廿六日过苏州囱囱一诣虎邱后二十五日自杭州回与马雨耕及持衡重往竟日登揽因题八韵》全文
清 / 姚鼐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虎阜前朝寺,蜂房四面楼。

槛前山杳杳,岩下水悠悠。

负海帆斜出,生烟郭正浮。

地标铃塔峻,天纳剑池幽。

舍宅希尘外,开堂问石头。

树凋吴苑绿,云是晋时秋。

一慕庄岩界,重经澶漫游。

不随零落候,金粟为余留。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虎丘古寺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诗人姚鼐以细腻的笔触,将虎丘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气息巧妙融合,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首联“虎阜前朝寺,蜂房四面楼”,以“虎阜”点明地点,暗示了虎丘的雄伟气势;“蜂房四面楼”则形象地描绘了寺庙周围楼宇密集、错落有致的景象,仿佛无数小楼如同蜜蜂的巢穴般围绕着寺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颔联“槛前山杳杳,岩下水悠悠”,进一步渲染了虎丘的自然景观。山峦在栏杆前若隐若现,显得深远而神秘;岩石下的流水潺潺流淌,悠长而宁静,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颈联“负海帆斜出,生烟郭正浮”,描绘了远处海面上的船只与岸边升起的炊烟,展现了虎丘与外界的联系,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悠久与文化的交融。

尾联“地标铃塔峻,天纳剑池幽”,通过“地标”、“峻”、“幽”等词,强调了虎丘作为历史地标的重要地位,以及剑池的深邃与神秘,让人感受到一种古老而深沉的文化底蕴。

最后,“舍宅希尘外,开堂问石头”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追求精神寄托的向往,以及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树凋吴苑绿,云是晋时秋”则通过自然界的更迭,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一慕庄岩界,重经澶漫游”表达了诗人对虎丘的喜爱与再次探访的愿望。“不随零落候,金粟为余留”则以金粟象征珍贵的事物或记忆,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些美好事物能够永恒留存的心愿。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虎丘的自然美景和历史遗迹,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姚鼐

姚鼐
朝代:清   字:姬传   籍贯:安徽桐城   生辰:nài)(1731~1815

姚鼐(nài)(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十五年(1750)中江南乡试,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三十八年(1773)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三十九年秋借病辞官。
猜你喜欢

十月久雨妨农收,二十八日得霜,遂晴,喜而

雨脚麻相似,禾头耳欲生。
风收白痴雾,霜作上牢晴。
逗晓双栖鹊,巡檐数喜声。
呼儿洗尘甑,忍饿待新粳。

(0)

石湾雨作,得巩帅釆若书,约观灯

昨暮颠风浪打头,那知今日得安流。
元宵不为游人好,细雨先供客子愁。
病骨支离妨酒琖,诗仙招唤试灯球。
书生薄命多磨折,乐事良辰判却休。

(0)

书孙公谈圃,谈圃载子由为黄白术,将举火,

少许丹砂和水银,链成紫磨赚痴人。
颖滨莫笑狸奴著,却恐狸奴笑颖滨。

(0)

书王右丞诗後

晚因子厚识渊明,早学苏州得右丞。
忽梦少陵谈句法,劝参庾信谒阴铿。

(0)

暑雨後散策

溪南稻紫似溪北,雨後山青非雨前。
芒屦泥深凉不浅,今年六月个般天。

(0)

四印室长句效刘信夫作,呈信夫

广文眼力自超然,作室题诗字字研。
愤世嫉邪聊尔耳,未必崔君真鹤言。
涪州别驾亦浪语,渠家四印何曾铸。
漫向世人言养生,涪州却向宜州去。
广文平生不解愁,只将诗句敌清秋。
白浪如山风打头,江南江北一虚舟。
唑上无毡惟有客,青灯枉草强边策。
万言万当不如默,误人又掯庭前柏。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