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有高弟,曾子以孝著。
求诸圣人言,尚曰参也鲁。
才敏谁不愿,顾恐难荷负。
苟无德将之,何益于父母。
昔如吴起者,善兵亚孙武。
齧臂游诸侯,亲丧哀不举。
杨彪有子脩,器能颇可取。
一旦以罪诛,舐犊徒虚语。
吾生本薄祐,略无兄弟助。
及汝又一身,不绝如线缕。
祖母唯汝爱,无异所生乳。
宁止托祭祀,亦欲兴门户。
伎俩勿求名,适时乃有补。
计虑勿尚巧,合义乃可处。
持重尚寡过,摧刚庶无惧。
内以保家族,外以扬名誉。
高山在所仰,今人岂殊古。
参鲁为汝名,其字曰孝孺。
孔门有高弟,曾子以孝著。
求诸圣人言,尚曰参也鲁。
才敏谁不愿,顾恐难荷负。
苟无德将之,何益于父母。
昔如吴起者,善兵亚孙武。
齧臂游诸侯,亲丧哀不举。
杨彪有子脩,器能颇可取。
一旦以罪诛,舐犊徒虚语。
吾生本薄祐,略无兄弟助。
及汝又一身,不绝如线缕。
祖母唯汝爱,无异所生乳。
宁止托祭祀,亦欲兴门户。
伎俩勿求名,适时乃有补。
计虑勿尚巧,合义乃可处。
持重尚寡过,摧刚庶无惧。
内以保家族,外以扬名誉。
高山在所仰,今人岂殊古。
参鲁为汝名,其字曰孝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所作,标题为《名男曰参鲁以诗喻之》。诗中充满了对子孙的期望和教诲,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个人的忧虑与生活状态。
孔门有高弟,曾子以孝著,开篇便提到孔子的高徒和曾子的孝行,立即设定了一种理想人格的标准。求诸圣人言,尚曰参也鲁,是在探讨如何达到这种标准,其中“参”是指诗人的儿子,而“鲁”则代表儒雅之意。
才敏谁不愿,顾恐难荷负,表达了对才能出众、德行兼备的期望,但同时也担心这样的重任可能难以承担。苟无德将之,何益于父母,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即便有才华若无品德也是毫无益处,对家庭亦无法带来好处。
昔如吴起者,善兵亚孙武,是用历史上的名将来比喻希望儿子能够像他们那样在各自的领域内有所成就。齧臂游诸侯,亲丧哀不举,则是对曾经英勇的事迹进行回忆,同时也表达了对失去亲人的悲痛。
杨彪有子脩,器能颇可取,是借用历史人物来赞扬诗人儿子的才能和器量。一旦以罪诛,舐犊徒虚语,则是对儿子可能遭遇的不幸进行警示,希望他不要因为错误而受到责罚。
吾生本薄祐,略无兄弟助,及汝又一身,不绝如线缕,是诗人表达了自己的生活境遇,没有多余的财富和兄弟的帮助,只有儿子这一脆弱的血缘联系。
祖母唯汝爱,无异所生乳,是对儿子的祖母之爱进行描绘,希望这个家族的延续得到维护。宁止托祭祀,亦欲兴门户,则是表达了对家庭传承和发展的期望。
伎俩勿求名,适时乃有补,计虑勿尚巧,合义乃可处,是在告诫儿子不要过度追求虚名,而应该在恰当的时候进行补救和考虑,同时强调了行为要与道理相符合。
持重尚寡过,摧刚庶无惧,内以保家族,外以扬名誉,是希望儿子能够保持谨慎的态度,在内心中保护好这个家庭,在外则能让家族的名声得到传扬。
高山在所仰,今人岂殊古,是借用高山来比喻理想的人格标准,而“今人岂殊古”则是对当下是否还有古代圣贤之人的疑问。参鲁为汝名,其字曰孝孺,最后则是给儿子起了一个名字,并赋予它深意。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诗人对儿子的期望和教诲,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象征。在这个过程中,诗人的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温馨而又充满深意的家族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