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干天道忌,惜此一轮盈。
得序恒光发,非时沴气乘。
虾蟆何偪侧,桂树本长生。
呼救烦愚俗,终然炳夜灵。
谁干天道忌,惜此一轮盈。
得序恒光发,非时沴气乘。
虾蟆何偪侧,桂树本长生。
呼救烦愚俗,终然炳夜灵。
这首诗名为《月蚀(其一)》,是明代诗人吴应雷所作。诗中以“月蚀”这一自然现象为背景,借以抒发对天道、自然规律以及人类行为的思考。
首句“谁干天道忌”,开篇即提出疑问,暗指人为或某种力量干扰了自然秩序,引出对月蚀现象的探讨。接着“惜此一轮盈”表达了对满月之美的珍惜与惋惜,月蚀破坏了这种和谐与美丽。
“得序恒光发,非时沴气乘”两句,揭示了月蚀背后的自然法则——在恰当的时间,月亮会发出恒定的光芒;而当非正常因素介入时,如“沴气”(不祥之气),就会导致月蚀的发生。这里不仅描绘了月蚀的景象,也蕴含了对自然界规律的尊重和敬畏。
“虾蟆何偪侧,桂树本长生”则通过比喻,将月蚀与蟾蜍(古人认为月蚀是由蟾蜍遮挡所致)和桂树(象征永恒与长寿)联系起来,暗示月蚀虽短暂,但自然界的循环往复,就像桂树的长生一样,自有其规律与意义。
最后,“呼救烦愚俗,终然炳夜灵”表达了对无知世俗的讽刺,同时也肯定了月蚀作为自然现象的内在价值与启示。月蚀虽然在某些人眼中可能只是自然界的异常现象,但在诗人看来,它却是宇宙间一种独特的美,如同照亮黑夜的灵魂,提醒人们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光明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蚀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以及对人类行为与自然法则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万瓦青烟夕霭生,斗杓迎岁转东城。
隋宫守夜沈香燎,楚俗驱神爆竹声。
玉树罗阶家宴盛,羽觞称寿彩衣荣。
九门朝客思公甚,向晓天风舞雪霙。
春尽沂风暖,芹生泮水清。
双旌荣照路,博带俨盈庭。
函丈师临席,锵金壁有经。
诸生拜玉衮,欣识象丘形。
摇摇墙头花,笑笑弄颜色。
荒凉众草间,露此红的皪。
草木本无情,及时如自得。
青春不可恃,白日忽已昃。
绕之重吟哦,归坐成叹息。
人生浪自苦,得酒且开释。
不见宛陵翁,作诗头早白。
昔日寻春地,今来感◇华。
人行已荒径,花发半枯槎。
高榭林端出,残阳水外斜。
聊持一◇酒,徙倚忆天涯。
君子忽我顾,贫家复何有。
虚堂来清风,佳果荐浊酒。
简编记遗逸,论议相可否。
欲知所书人,其骨多已朽。
前者既已然,後来宁得久。
所以昔人云,杯行莫停手。
峭巘孤城倚,平湖远浪来。
万寻迷岛屿,百仞起楼台。
太守凭轩处,群宾奉笏陪。
清霜荐丹橘,积雨过黄梅。
逸思歌湘曲,遒文继楚材。
鱼贪河岫乐,云忘帝乡回。
遥信双鸿下,新缄尺素裁。
因闻夸野景,自笑拥边埃。
龙漠方多孽,旄头久示灾。
旌旗时映日,鼙鼓或惊雷。
有志皆尝胆,何人可凿坏。
儒生半投笔,牧竖亦输财。
沮泽辞犹慢,蒲萄馆未开。
支离莫攘臂,天子正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