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秋去国独兴哀,漂泊孤舟向水隈。
云识山空朝不散,潮知河浅夜能来。
微茫树影千帆落,迢递江声一雁回。
贡禹鹖冠犹在首,王阳书札可曾开。
高秋去国独兴哀,漂泊孤舟向水隈。
云识山空朝不散,潮知河浅夜能来。
微茫树影千帆落,迢递江声一雁回。
贡禹鹖冠犹在首,王阳书札可曾开。
这首明代诗人张元凯的《北游诗二十一首(其二十)泊舟》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高秋时节乘舟漂泊的情景,充满了孤独与哀愁。首联“高秋去国独兴哀,漂泊孤舟向水隈”直接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寂和对过去的哀思,他驾着小舟向着水湾行进。
颔联“云识山空朝不散,潮知河浅夜能来”运用拟人手法,写云彩似乎知道山的空旷而不会消散,潮水仿佛知晓河流的浅薄会在夜晚涌来,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寂寥和诗人内心的不安。
颈联“微茫树影千帆落,迢递江声一雁回”进一步渲染了孤舟独行的景象,树影稀疏,千帆归航,只有诗人的一叶扁舟,伴随着远方传来的雁鸣和江水的悠长声音,更显其旅途的漫长与寂寥。
尾联“贡禹鹖冠犹在首,王阳书札可曾开”借典故抒怀,贡禹是汉代贤臣,鹖冠象征其清贫之志;王阳指王阳明,书札可能寓指友人的信件。诗人以两位历史人物自比,表达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的怀念,同时也暗含着对现实境遇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典故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孤独的旅程和深沉的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
苍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铺七泽流。
鼓角沉雄遥动地,帆樯高下乱维舟。
故人虽在多分散,独向南池看白鸥。
叹人生如掣电,似浮沤。更何消苦苦贪求。
荣枯得失,宿缘分定岂须忧。
我今悟此养天倪,晦迹林丘。
箪瓢乐,琴书味,闲中过,静中休。有恬淡真趣相酬。
花朝月夜,大开口、笑展眉头。
玄珠收得默然归,方外优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