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闲芳草闭柴门。绝似乡村。
桑绿鸣鸠花拂燕,新晴帘卷残春。
草上深红浅白,阶前剩雨残云。溪头水满且垂纶。
学做闲人。心地不存寒暑念,由他谁富谁贫。
载酒客来明月,裁诗人醉黄昏。
幽闲芳草闭柴门。绝似乡村。
桑绿鸣鸠花拂燕,新晴帘卷残春。
草上深红浅白,阶前剩雨残云。溪头水满且垂纶。
学做闲人。心地不存寒暑念,由他谁富谁贫。
载酒客来明月,裁诗人醉黄昏。
这首明代高濂的《风入松·闲适十首(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闲适的乡村生活画面。首句“幽闲芳草闭柴门”展现了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清幽与宁静,柴门紧闭,暗示着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接下来的“绝似乡村”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田园风光。
“桑绿鸣鸠花拂燕,新晴帘卷残春”两句,通过描绘桑叶翠绿、斑鸠鸣叫、花开燕舞的生动场景,展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雨后的新晴。帘子轻轻卷起,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对春光的欣赏和享受。
“草上深红浅白,阶前剩雨残云”一句,色彩斑斓的花草与阶前的雨后残云形成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寓含了时光流转的淡淡哀愁。
最后,“溪头水满且垂纶”描绘了垂钓的乐趣,体现了主人公的闲适心境。结尾两句“心地不存寒暑念,由他谁富谁贫”,表达了诗人超脱物外,不为世俗名利所扰的生活态度,以及在明月和黄昏中与友人饮酒作诗的诗意人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宁静,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