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扫室》
《扫室》全文
元 / 陈高   形式: 古风

日日扫居室,既扫尘复生。

性癖颇爱净,去尘心乃清。

居间虽少事,处世岂无营。

弱子在襁褓,几时堪使令。

蹉跎叹光景,困守限户庭。

非无四方志,边隅未休兵。

遥闻官军出,尽毁徐州城。

朱门与碧牖,回首成榛荆。

江淮及闽越,寇盗之所经。

人民苟全活,奔走不得宁。

眷兹蓬庐下,栖迟聊慰情。

但当勤洒扫,读书饱藜羹。

万事委天运,何必求荣名。

(0)
鉴赏

这首诗名为《扫室》,是元代诗人陈高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的场景,通过扫除居室尘埃的行动,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追求和对家庭责任的承担。

首句“日日扫居室,既扫尘复生”,点明了诗人每日清扫居室的情景,尽管努力清除灰尘,但生活中的琐碎事物又会带来新的杂乱,暗示了生活的不易和持续的努力。接着,“性癖颇爱净,去尘心乃清”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清洁环境的喜爱,以及通过扫除尘埃达到心灵纯净的愿望。

“居间虽少事,处世岂无营”两句转折,指出虽然家中事务不多,但在社会上仍有许多忙碌和忧虑。“弱子在襁褓,几时堪使令”则表达了对年幼子女成长的期待和担忧,希望他们能早日学会自理。

“蹉跎叹光景,困守限户庭”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家庭生活的局限感。“非无四方志,边隅未休兵”表明诗人内心仍有远大的志向,但现实却让他无法实现,边境仍未安宁。

“遥闻官军出,尽毁徐州城”描述了战乱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破坏的痛心。“朱门与碧牖,回首成榛荆”形象地描绘了昔日繁华之地如今荒芜的景象。“江淮及闽越,寇盗之所经”进一步说明了战乱波及广泛,民不聊生。“人民苟全活,奔走不得宁”揭示了百姓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不得安宁的悲惨境遇。

最后,“眷兹蓬庐下,栖迟聊慰情”表达了诗人对简陋居所的依恋,寻求心灵的慰藉。“但当勤洒扫,读书饱藜羹”鼓励自己保持勤劳的生活态度,通过读书来充实精神世界。“万事委天运,何必求荣名”则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态度,认为一切顺其自然,不必过分追求虚名。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个人生活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家庭、人生、社会的多维度思考。

作者介绍

陈高
朝代:元   字:子上   号:不系舟渔者   籍贯:元温州平阳   生辰:1315—1367

(1315—1367)元温州平阳人,字子上,号不系舟渔者。顺帝至正十四年进士。授庆元路录事,明敏刚决。不满三年,自免去。再授慈溪县尹,亦不就。方国珍欲招致之,无从得。平阳陷,浮海过山东,谒河南王扩廓帖木儿,论江南虚实,陈天下之安危。扩廓欲官之,会疾作卒。有《不系舟渔集》、《子上存稿》。
猜你喜欢

春日

春来锄药圃,客去掩柴扃。

衰鬓不重绿,好山依旧青。

微名空自绊,大梦几时醒。

已悟身如寄,乾坤一旅亭。

(0)

发遂平

遂亭城外少风尘,夏云千层山万层。

一片云山不可辨,相错还成绮谷纹。

(0)

火神庙道士

事火道人事,翻来水上居。

鹤窥烹石处,鱼呷洗丹馀。

世业五禽戏,家藏八叠书。

南陵虽有命,噀酒自能除。

(0)

闺人禅诵甚勤,喜赠二首·其二

高楼终日礼弥陀,天女生来厌绮罗。

愿以幻身酬半偈,羞将素额涴长蛾。

绣幡针脚花还密,诵咒乡音字欲讹。

自是灵山佳姊妹,何缘结伴到娑婆。

(0)

舟中听王姬弹琴

懒把腰肢学小蛮,凉云初月淡垂鬟。

携君却好青山去,三峡流泉在指间。

(0)

冬尽偶成

青霜一寸冰皮老,冻楚荒荒落饥鸟。

老去惭看日脚忙,冬来怕见历头少。

客里关心辽左书,梦中失路京华道。

宦心灰尽复如何,大都也似霜前草。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