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贻宋评事》
《贻宋评事》全文
唐 / 黄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河阳城里谢城中,入曳长裾出佩铜。

燕国金台无别客,陶家柳下有清风。

数踪篆隶书新得,一灶屯蒙火细红。

时说三吴欲归处,绿波洲渚紫蒲丛。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píngshì
táng / huángtāo

yángchéngxièchéngzhōngchángchūpèitóng

yànguójīntáibiétáojiāliǔxiàyǒuqīngfēng

shùzōngzhuànshūxīnzàotúnménghuǒhóng

shíshuōsānguīchù绿zhōuzhǔcóng

注释
曳:拖曳。
铜:金属装饰品。
燕国金台:古代燕国的名胜,比喻高贵之地。
陶家柳下:陶渊明隐居之处,象征田园生活。
篆隶:两种古老的汉字书写风格。
屯蒙火:指炭火。
三吴:古代中国东南地区,包括吴郡、吴兴、会稽。
绿波洲渚:形容水边的陆地。
紫蒲丛:紫色的蒲草,象征清幽的环境。
翻译
在河阳城内谢公宅,进出之间拖曳长袍佩铜饰。
燕国金台再无他客,陶家柳树下却有清风徐来。
新近习得几笔篆隶书法,一炉炭火燃烧微红如豆。
时常谈论着想要回到三吴之地,那里有碧波荡漾的洲渚和紫色的蒲草丛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外漂泊的心境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寂寞与怀旧之情。

"河阳城里谢城中,入曳长裾出佩铜。" 这两句表明诗人身处一个古老的城池之中,他穿着飘逸的长袍,佩戴着铜制的饰物,这些细节描写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不食人间烟火的意境。

"燕国金台无别客,陶家柳下有清风。" 燕国金台作为历史文化遗迹的象征,再加上“无别客”,显示诗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感。陶家柳下清风,则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寻得一丝心灵的慰藉。

"数踪篆隶书新得,一灶屯蒙火细红。" 这两句写诗人对古籍的珍视和研究,通过篆隶书的学习,诗人似乎在这些古老文字中找到了心灵的依托。同时,一灶之火的细红,则描绘出一种安静而专注的读书氛围。

"时说三吴欲归处,绿波洲渚紫蒲丛。" 三吴指的是古代吴国及其附近地区,这里则是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所在。绿波洲渚、紫蒲丛,则是家乡自然风光的美好写照,表达了诗人迫切想要回到那片熟悉而温暖的土地上的强烈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怀旧深沉的抒情风格。

作者介绍
黄滔

黄滔
朝代:唐   字:文江   籍贯: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   生辰:840~911

黄滔(840~911),字文江,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猜你喜欢

和李献吉游西山韵·其一

君有踏春兴,招呼我亦从。

登高攀石磴,眺远听山钟。

风起偏依树,云来欲暗峰。

过桥逢野寺,一径入深松。

(0)

答陈虞山

姑苏江口怀君地,梦里分明数往还。

罢药焚香开旧卷,小亭终日对虞山。

(0)

秋兴·其二

秋风昔伴逐臣回,此日逢秋意转哀。

贝锦有言䜛巷伯,黄金无梦到燕台。

土阶步月青藜杖,草阁看花浊酒杯。

垂老光阴吾愿足,补天自有出群才。

(0)

题山水画障

断岸横舟山日阴,人家散居枫树林。

江烟万里破孤暝,江波倒影天沈沈。

短渚长沙渺无极,木叶吟风动萧瑟。

惊凫历乱飞尽空,坐见遥岑送秋碧。

(0)

武夷回宿护国寺

九曲循溪下,长桥卧彩虹。

客怀怜蟋蟀,秋意在梧桐。

古寺钟初定,虚窗日正中。

翻然动归思,新水送孤篷。

(0)

寿杨碧川先生叔母

莱妻陶母任称贤,曾似夫人乐事全。

地隔蓬瀛才一水,眼看簪笏巳三传。

儿童也解歌麟趾,天地从教醉鹤年。

好酿碧川供寿酒,南薰岁岁醉华筵。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