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骨久为土,我心长似灰。
百年何处尽,三夜梦中来。
逝水良已矣,行云安在哉?
坐看朝日出,众鸟双裴回。
君骨久为土,我心长似灰。
百年何处尽,三夜梦中来。
逝水良已矣,行云安在哉?
坐看朝日出,众鸟双裴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江陵三梦(其三)》。从鉴赏角度来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对历史的深切怀念。
"君骨久为土,我心长似灰"两句,直接点出了主题——时间的流逝与个人的哀伤。"君骨"指的是古人或英雄的遗骸,而"我心长似灰"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悲凉,如同积累多年的尘埃。
接着的"百年何处尽,三夜梦中来",表达了时间无情流逝,百年的历史转瞬即逝,而诗人却在短暂的三个夜晚之梦中与往昔重逢,这种对比强烈地凸显了现实与理想、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差距。
"逝水良已矣,行云安在哉?"这两句以自然景象作为比喻,流水和浮动的云朵都是无法捕捉的,它们象征着时间不留恋地前进,而诗人却渴望抓住那不可触摸的历史瞬间。
最后两句"坐看朝日出,众鸟双裴回"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早晨画面,阳光初升,百鸟归巢,这种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前文的哀伤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在悲凉中仍寻求着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梦为媒介,通过强烈的情感对比和精巧的意象构建,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时间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寒侵病骨笑支离,炉拨通红小放围。
风运六花侵几席,云移万杵碎琼玑。
从渠穷巷回车辙,休羡朱门点舞衣。
造物想怜为学苦,分光先许到书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