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外双旌小驻时,总忘樽俎夺胭脂。
罢调蝉雁还评画,倦注虫鱼自写诗。
镇将篝衣迎马首,词人敛衽誉蛾眉。
阿咸亦厌西头宅,来看先生倒接篱。
柳外双旌小驻时,总忘樽俎夺胭脂。
罢调蝉雁还评画,倦注虫鱼自写诗。
镇将篝衣迎马首,词人敛衽誉蛾眉。
阿咸亦厌西头宅,来看先生倒接篱。
这首诗描绘了督署内的一幕场景,充满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气息与官场的微妙互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官员与文人之间的交流与尊重。
“柳外双旌小驻时”,开篇即以“双旌”点明督署的庄严与威严,同时“小驻”二字则透露出一种闲适与从容,仿佛在繁忙政务之余,督署也有一份静谧与雅致。“总忘樽俎夺胭脂”,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容宴会上的热闹与欢愉,酒宴与美色并重,体现了官场社交的奢华与繁复。
“罢调蝉雁还评画,倦注虫鱼自写诗”,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文人雅士的日常活动。他们或品评书画,或吟咏虫鱼,展现了文人的高雅情趣与精神追求。通过“罢调”、“倦注”等词,可见这些活动虽为闲暇之乐,但同样需要投入与专注。
“镇将篝衣迎马首,词人敛衽誉蛾眉”,这两句则转向对督署官员与文人之间关系的描述。督署的官员以篝衣迎接来访的文人,体现了对文人的尊敬与礼遇;而文人们则以“敛衽”(整理衣襟)的动作,表达对督署官员的恭敬与赞誉,这种互动既体现了官场的等级秩序,又不失文人间的相互尊重与欣赏。
最后,“阿咸亦厌西头宅,来看先生倒接篱”,通过引用典故,表达了对督署内生活的一种向往与羡慕。阿咸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角色,此处借指对督署生活的向往者。通过“倒接篱”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了督署内文人雅集的场景,以及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推崇与喜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清代督署内文人与官员之间和谐共处、相得益彰的场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氛围中的文人风雅与官场礼仪。
墙东荒蹊抱村斜,荆棘狼籍盘根芽。
何年丹杏此留种,小红濈濈争春华。
野人惯见谩不省,独有诗客来咨嗟。
天真不到铅粉笔,富艳自是宫闱花。
曲池芳径非夙昔,苍苔浊酒同天涯。
京师惜花如惜玉,晓担卖彻东西家。
杏花看红不看白,十日忙杀游春车。
谁家园里有此树,郑重已著重帏遮。
阿娇新宠贮金屋,明妃远嫁愁清笳。
落花萦帘拂床席,亦须飘泊沾泥沙。
天公无心物自物,得意未用相陵誇。
黄昏人归花不语,惟有落月啼栖鸦。
要做神仙,炼丹工夫,亦有何难。
向雷声震处,一阳来复,玉炉火炽,金鼎烟寒。
奼女乘龙,金公跨虎,片晌之间结大还。
丹田里,有白鸦一个,飞入泥丸。河车运入昆山。
全不动纤毫过玉关。
把龟蛇乌兔,生擒活捉,霎时云雨,一点成丹。
白雪漫天,黄芽满地,服此刀圭永驻颜。
常温养,使脱胎换骨,身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