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未觉壮心摧,昨夜偏伤三弄梅。
不惯离家遽如许,自然昏眼亦慵开。
萧条寂寞思樗荫,细绎华严谢劫灰。
少味童山莫分别,直须真峭比离堆。
年来未觉壮心摧,昨夜偏伤三弄梅。
不惯离家遽如许,自然昏眼亦慵开。
萧条寂寞思樗荫,细绎华严谢劫灰。
少味童山莫分别,直须真峭比离堆。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阿滥堆(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对离家别亲的深切感伤与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
首句“年来未觉壮心摧”,诗人以时间的流逝为背景,表达自己虽年岁渐长,但内心并未因岁月而消沉,仍保持着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接着,“昨夜偏伤三弄梅”一句,通过夜晚听到梅花的三声轻响,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了对离别与孤独的感慨。
“不惯离家遽如许”,诗人感叹自己不习惯于长时间远离家乡,这种情感的流露,让人感受到他对家庭和亲情的深厚依恋。“自然昏眼亦慵开”,在离家的环境中,诗人的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层模糊的雾气,不愿意去面对现实,表现出内心的疲惫与逃避。
“萧条寂寞思樗荫”,诗人借由对萧瑟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安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温馨时光的怀念。“细绎华严谢劫灰”,通过深入思考佛教经典《华严经》,诗人试图从哲学的角度寻找心灵的慰藉,面对生活中的磨难与变迁。
“少味童山莫分别”,诗人以“童山”象征简单、纯净的生活,提醒自己不要过于计较生活中的琐事,保持一颗纯真的心。“直须真峭比离堆”,最后两句,诗人以“真峭比离堆”比喻真正的坚强与坚持,鼓励自己在逆境中也要保持坚定的意志,如同离堆一样屹立不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自然景观及哲学思考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离别、孤独、亲情、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动人。
北阜与西山,前期梦寐间。
羡师乘兴去,应拟此生闲。
乔木人谁在,鲈鱼我未还。
归心寄秋水,东去日潺潺。
帝德远覃,天维宏布。功高云天,声隆韶濩。
惟彼海隅,未从王度。皇赫斯怒,元戎启路。
桓桓猛将,赳赳英谟。攻如燎发,战似摧枯。
救兹涂炭,克彼妖逋。尘清两越,气静三吴。
鲸鲵已夷,封疆载辟。班马萧萧,归旌奕奕。
云台表效,司勋纪绩。业并山河,道固金石。
太行君失路,扶摇我退飞。
无复红颜在,空持白首归。
色移三代服,尘化两京衣。
道穷方识命,事云乃知非。
西候追孙楚,南津送陆机。
云薄鳞逾细,山高翠转微。
气随流水咽,泪逐断弦挥。
但令寸心密,随意尺书稀。
常闻昆阆有神仙。云冠羽佩得长年。
秋夕风动三珠树。春朝露湿九芝田。
不如邺城佳丽所。玉楼银阁与天连。
太液回波千丈映。上林花树百枝然。流风续洛渚。
行云在南楚。可怜白水神。可念青楼女。
便妍不羞涩。妖艳工言语。池苑正芳菲。
得戏不知归。媚眼临歌扇。娇香出舞衣。
纤腰如欲断。侧髻似能飞。南楼日已暮。
长檐鸟应度。竹殿遥闻凤管声。虹桥别有羊车路。
携手傍花丛。徐步入房栊。欲眠衣先解。
半醉脸逾红。日日相看转难厌。千娇万态不知穷。
欲积压妾心无剧已。明月流光满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