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嘲子由》
《嘲子由》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堆几尽埃简,攻之如蠹虫。

谁知圣人意,不尽书籍中。

曲尽弦犹在,器成机见空。

妙哉斲轮手,堂下笑桓公。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áoyóu
sòng / shì

duījìnāijiǎngōngzhīchóng

shuízhīshèngrénjìnshūzhōng

jìnxiányóuzàichéngjiànkōng

miàozāiliúlúnshǒutángxiàxiàohuángōng

注释
堆几:堆积。
尽埃简:尘埃深厚。
攻之:侵蚀。
如蠹虫:像蛀虫。
圣人意:圣人的深意。
不尽:不只。
书籍中:书本之中。
曲尽:音乐结束。
弦犹在:琴弦仍在。
器成:技艺完成。
机见空:智慧空灵。
妙哉:真妙啊。
斲轮手:制轮人。
堂下:堂下的人。
笑桓公:像桓公开怀大笑。
翻译
堆积的书籍尘埃厚,仿佛被蛀虫侵蚀。
谁能真正理解圣人的深意,那并不只在书本之中。
音乐虽已曲终,琴弦依然留存。
技艺精湛的制轮人,他的智慧超越了世人,如同堂下的桓公开怀大笑。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嘲子由》。从诗中可以看出,苏轼通过对书籍和学习态度的反思,表达了对传统学问方式的批判以及对创新思考方法的追求。

“堆几尽埃简,攻之如蠹虫。”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场景:书桌上积满了厚厚的尘土,而学习者却像蛀虫一样不断地啃咬着这些书籍。这里蕴含着对传统死记硬背方式的讽刺,认为这种方法并不能真正理解圣人的本意。

“谁知圣人意,不尽书籍中。”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书籍知识局限性的认识。他认为圣人的智慧和意境并不完全体现在书籍之中,暗示着学习应该超越书本,寻求更深层次的理解。

“曲尽弦犹在,器成机见空。” 这两句通过音乐和工艺制作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学习和创造的过程。弓弦拉紧到了极致,乐器制作完成后,内心也能看到更深层次的空灵之境。

“妙哉斲轮手,堂下笑桓公。” 最后两句赞美了一位能够巧妙驾驭车轮、在大厅中对着桓公(古代名将)的雕刻而发笑的工匠。这里的“笑”蕴含着一种超然和自信,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正技艺高超者能够超越常人看待问题的态度的赞赏。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传统学问方式的反思,倡导了一种更为创新、深入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展现了苏轼对于匠人技艺和智慧的尊重,以及他个人对于知识探求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史院席上奉和首相吴公元韵

御府颁醇酿,君恩锡馂馀。

赐筵遵故事,紬史重新书。

燕饮难偕此,风流不伟欤。

素餐非所职,愧附相君车。

(0)

题翠微亭

竹根穿石嘴,松影入泉心。

不致玄玄处,白云徒自深。

(0)

社日宴临波亭呈府公

春色池上好,公来朝日初。

栋梁归喜燕,霖雨跃潜鱼。

云气随歌妓,林光暗碧车。

心閒簿领暇,兴适酒杯馀。

言志吾与点,论诗商起予。

定知金谷集,不比右军书。

(0)

诃孟子

完廪捐阶未可知,孟轲深信亦还疑。

岳翁方且为天子,女婿如何弟杀之。

(0)

东亭逐雀

芳园夏景初,茂树成帷幄。

幽亭鲜人到,群雀宅檐桷。

飞集得所安,朋噪声何乐。

幸无弹弋虞,复免鹰鹯捉。

入水时尚赊,孳育日以数。

啄场徒耗粟,穿屋皆有角。

属我厌歊蒸,来居屏纷浊。

置榻开小窗,当轩挂疏箔。

莫肯少畏避,竟来斗纷魄。

争粒时聚喧,夺栖或相抟。

谁命为嘉宾,轻率可无怍。

主人不尔堪,尽逐归蓬藿。

(0)

关山月

重关敛暮烟,明月下秋前。

照石疑分镜,临弓似引弦。

雾暗迷旗影,霜浓湿剑莲。

此处离乡客,遥心万里悬。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