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得也哥哥,若论乐土岂无他。
寄迹终思阿阁伴,惊弓尚避北山罗。
行不得也哥哥,反哺慈乌奈老何。
行不得也哥哥,若论乐土岂无他。
寄迹终思阿阁伴,惊弓尚避北山罗。
行不得也哥哥,反哺慈乌奈老何。
这首诗以禽鸟的口吻抒发了对自由与亲情的渴望,以及对束缚与无奈的感慨。通过“行不得也哥哥”这一反复出现的感叹词,表达了鸟儿在面对外界限制时的无力与痛苦。
首句“行不得也哥哥”,直接点明了鸟儿无法实现心中所愿的困境,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哀愁。接着,“若论乐土岂无他”,看似在寻求安慰,实际上是对现实环境的质疑,暗示了理想的栖息地并非不可寻得,但鸟儿却难以触及。
“寄迹终思阿阁伴,惊弓尚避北山罗”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鸟儿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它们渴望像阿阁之上的其他鸟类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另一方面,由于过去的创伤(“惊弓”),它们仍然小心翼翼,避免落入潜在的危险之中(“北山罗”)。这里,“阿阁伴”象征着理想中的和谐与安全,“北山罗”则代表了现实中的威胁与束缚。
最后一句“行不得也哥哥,反哺慈乌奈老何”将情感推向高潮。它不仅表达了鸟儿自身无法摆脱困境的悲哀,还延伸到了对下一代的担忧——即使它们有能力照顾幼鸟(“反哺慈乌”),也无法改变老去的命运(“奈老何”)。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自然法则的残酷,同时也寄托了对亲情与生命延续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禽鸟的视角,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性情感,展现了生命在追求自由与亲情之间的艰难抉择,以及对命运无奈的深刻反思。
秋风兮凄凄,山中兮桂枝。
弹余冠兮尘堕,芳草绿兮未归。
家遥遥兮辞楚荆,伤去国兮重登临。
扶长剑兮增慨,复鸣铗兮成音。
采中洲兮兰芷,望美人兮千里。
我所思兮天一方,共明月兮隔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