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康祭酒赴轮台》
《送康祭酒赴轮台》全文
唐 / 曹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灞水桥边酒一杯,送君千里赴轮台。

霜黏海眼旗声冻,风射犀文甲缝开。

断碛簇烟山似米,野营轩地鼓如雷。

分明会得将军意,不斩楼兰不拟回。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kāngjiǔlúntái
táng / cáotáng

shuǐqiáobiānjiǔbēisòngjūnqiānlúntái
shuāngniánhǎiyǎnshēngdòng

fēngshèwénjiǎfèngkāi
duànyānshānyíngxuānléi

fēnmínghuìjiāngjūnzhǎnlóulánhuí

注释
灞水桥:指代送别的地点。
轮台:古代西域地名,这里指要去的地方。
霜黏海眼:形容天气寒冷,海眼(可能是比喻的眼睛)被霜覆盖。
旗声冻:旗子在寒风中发出的声音仿佛被冻住。
犀文甲:犀牛皮制成的铠甲。
断碛:荒凉的沙漠。
轩地鼓:指营地的鼓声。
楼兰: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这里象征敌军。
翻译
在灞水桥边,我们举杯共饮,为你送行千里前往轮台。
严寒中,霜花冻结了海眼,旗声也被冻得颤抖,风吹过,犀牛皮铠甲的缝隙都仿佛张开了口。
荒漠中的碎石堆聚成烟雾缭绕的山丘,野外营地的鼓声震天如同雷鸣。
我完全理解你的决心,不消灭楼兰,你绝不打算返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送别的画面,表达了对离去将士壮志凌云、英勇作战的赞美之情。首句“灞水桥边酒一杯”简洁明快,既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又烘托出了浓厚的情谊。紧接着,“送君千里赴轮台”则展现了将士远行至遥远的地方,轮台常指军事要塞,这里象征着边疆的战事。

中间两句“霜黏海眼旗声冻,风射犀文甲缝开”生动地描绘了严寒与战争的氛围。霜冻的旗帜和被风吹开的铠甲,都显示出边塞军士们在严酷环境下的英勇战斗。

“断碛簇烟山似米,野营轩地鼓如雷”则描绘了一幅战争即将爆发的场景。断碛即戈壁沙漠的地貌特征,其上的战烟如同米粒一般散布,而野外的军营中,鼓声震天,如同雷鸣般令人心颤。

末句“分明会得将军意,不斩楼兰不拟回”则表达了诗人对将士决心和勇气的理解。楼兰即古时边塞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这里象征着战事的艰难与凶险。诗人通过这句话,强调了将士们誓死抗敌、不获全胜不还家的坚定立场。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辽阔,充分展现了边塞战争的壮丽场面和将士们的英雄气概。

作者介绍
曹唐

曹唐
朝代:唐

曹唐,唐代诗人。字尧宾。桂州(今广西桂林)人。生卒年不详。初为道士,后举进士不第。咸通(860~874)中,为使府从事。曹唐以游仙诗著称,其七律《刘晨阮肇游天台》、《织女怀牵牛》、《萧史携弄玉上升》等17首,世称"大游仙诗"。《唐才子传》称他"作《大游仙诗》50篇",则当有遗佚。其七绝《小游仙诗九十八首》,尤为著名。
猜你喜欢

夏日杂兴·其四

水边楼榭晚风和,香送陂塘十里荷。

隔浦船回红艳净,满山蝉响绿阴多。

居人不省前朝事,溪女犹为子夜歌。

飞鹭浴凫俱自适,老翁相对意如何。

(0)

挽罗峰·其二

长鬣东瓯一竖儒,片言误主擅黄枢。

气凌七贵犹馀鸷,颐使千官尽若驽。

此后正人方贴席,从前同党几张弧。

笑君十载为公相,不得徐生一束刍。

(0)

偶出

偶出城东道,天寒急莫潮。

乱帆争入浦,羸马数惊桥。

地卤晴还湿,江空风自饶。

秋高林日淡,落木正萧萧。

(0)

自界河至光山一水回环经涉凡四十八渡·其二

楚山尽处水分双,北入淮流南入江。

触石抱村沙岸断,晓来新雨过渔矼。

(0)

和东沙春日

风熙芳甸不生尘,瞩目山川处处新。

晴日林香花劝酒,幽溪苔软鹿随人。

閒来自听桑间曲,老去长逢海上春。

藜杖岂能寻凤阙,兰舟只合舣江滨。

(0)

题翎毛·其二

好是迁乔日,春风集羽仪。

柳塘西面树,不是万年枝。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