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紫横金三十余,清芬藉甚满衿裾。
欲知绛帐传来业,尽是青藜读后书。
日出终南无隐豹,春回河曲有腾鱼。
他时倘遇登龙客,为道膺门古不如。
被紫横金三十余,清芬藉甚满衿裾。
欲知绛帐传来业,尽是青藜读后书。
日出终南无隐豹,春回河曲有腾鱼。
他时倘遇登龙客,为道膺门古不如。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李太史本宁督学关西以得与于鳞后先自喜责诗为赠(其二)》。诗中描绘了对友人李本宁督学关西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其学问成就的肯定。
首联“被紫横金三十余,清芬藉甚满衿裾”运用了象征手法,以“紫”和“金”代表尊贵与辉煌,“清芬”则比喻李本宁的高尚品德与卓越才华,这些品质溢满他的衣襟与袖口,形象地展现了李本宁的内外兼修。
颔联“欲知绛帐传来业,尽是青藜读后书”进一步赞扬李本宁的学术传承与个人努力。这里,“绛帐”指的是古代讲学的场所,暗示李本宁在学术上的深厚根基;“青藜”则是古代读书人的象征,表明李本宁通过阅读大量书籍,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颈联“日出终南无隐豹,春回河曲有腾鱼”运用自然景象来寓意李本宁的才华如同隐藏的豹子在日出时分显现,又如冬去春来,河曲之鱼跃出水面,生动地表现了李本宁才华的崭露与成就的显著。
尾联“他时倘遇登龙客,为道膺门古不如”表达了对李本宁未来成就的期待与祝福,同时也暗含谦逊之意,认为自己(或指李本宁)的成就已非他人所能及,体现了对友情与学术成就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李本宁个人品质、学术成就及未来潜力的描绘,既表达了对友人的高度评价,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与学术追求的深刻理解。
铜梁玉壘碧云端,尺舸西风两鬓残。
世道多岐今已惯,人生一见古来难。
丈夫不作谋身外,巧匠那能袖手看。
月白风清雪堂梦,银波万顷卧龙寒。
翠盖笼娇面。
记当年、沈香亭北,醉中曾见。
见了风流倾国艳,红紫纷纷过眼。
算好处、何嫌春晚。
谁把天香和晓露,倩东君、特地匀娇脸。
千万朵,开时遍。
隔花听取提壶劝。
道此花过了,春归蝶愁莺怨。
挽住东君须醉倒,花底不妨留恋。
待唤取、笙歌一片。
最爱就中红一朵,似状元、得意春风殿。
还惹起,少年恨。
郑玉非娼女。
叹尘缘未了,飘零被春留住。
肠断胭脂坡下路。
成甚心情意绪。
生怕入、梨园歌舞。
寂寞阳台云雨散,算人间、谁是吹箫侣。
空买断,两眉聚。
新来镜里惊如许。
暗伤怀、莺老花残,几番春暮。
事逐孤鸿都已往,月落千山杜宇。
念修竹、天寒何处。
不念琐窗并绣户,妾从前、命薄甘荆布。
谁为作,解绦主。
快阁东西,鸥边问、晚晴可喜。
鸥解语、既盟之後,两翁曾倚。
笛弄惯听黄鲁直,履声深识徐渊子。
添我来、相对两忘机,真相似。
也不种,闲桃李。
也不玩,佳山水。
有新诗字字,爱民而已。
一片心闲秋水外,三年人在春风里。
涨一篙、江水送归鸿,明朝是。
夜半天风,吹佩玉、列仙初度。
又恰是、人间六月,叶蓂方吐。
黄纸除书惊乍到,青毡旧物欣重睹。
拥皇华、玉节待清秋,江南去。
招壮士,增王旅。
漕廪粟,资淮浦。
济江南嘉绩,久闻当宁。
明弼堂前山满眼,来鸿庭後花无数。
看召环、即到寿星边,朝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