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淹送客伤心处,万里人从蜀道来。
柳已三番见秋色,萧萧双鬓若何哉。
江淹送客伤心处,万里人从蜀道来。
柳已三番见秋色,萧萧双鬓若何哉。
这首诗《南浦》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对江边送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深深的离愁与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首句“江淹送客伤心处”,以“江淹”借指江边送别的场景,点明了地点和事件,同时“伤心处”三个字便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预示着即将分别的哀伤氛围。次句“万里人从蜀道来”,描述了远道而来的友人,跨越千山万水,只为一别,增添了离别的沉重感。接着,“柳已三番见秋色”,通过自然界的更迭,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不可避免,同时也暗含了对友人离去后孤独的担忧。“萧萧双鬓若何哉”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以自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时光无情、岁月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痛苦,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遇七修斋,庚申餐素,礼参旦望行香。
时时念道,世梦顿然忘。
三教经书为伴,真闲处、胜似贪忙。
迷云散,一轮皓月,无缺照无方。
从长。
明大道,暗中积行,上达穹苍。
效许庞归去,万古名扬。
未往蓬壶阆苑,筠轩坐、吟笑潜藏。
功成去,阴公难唤,跨鹤到仙乡。
三十年间,几番宠辱,细思往事慵言。
也曾牒发,曾受帝王宣。
今日山村且住,他时去、高卧云烟。
洞天隐,松峰之畔,保命是修仙。
无愆。
全道德,自然达理,炼汞烹铅。
未功圆行足,闲对林泉。
真乐琴书为伴,忘尘世、*了熬煎。
逍遥好,蜕形真去,升入大罗天。
体挂云衣,身如布素,应为莫厌清贫。
道无形象,大悟里头真。
憎爱心无有德,俱赞美、归顺良因。
洪禧至,闲看法教,松竹每为邻。
真亲。
全性命,明今达古,混世忘尘。
若依余常善,永免沉沦。
蓬岛仙乡咫尺,蜕形去、现出真神。
碧霄疑脱一字大罗天上,无缺宝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