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吴封翁四章·其四》
《挽吴封翁四章·其四》全文
明 / 胡应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绿野承先世,苍生付象贤。

恩波填越海,涕泪咽吴天。

薤露丹旌外,松风素旐前。

袛应门下客,长废蓼莪篇。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的《挽吴封翁四章》中的第四章。诗中以哀婉的笔触,表达了对逝去的吴封翁的深切怀念与悼念之情。

首句“绿野承先世”,描绘了吴封翁家族世代传承的绿野之地,寓意着家族的根基深厚,历史的积淀丰富。接着“苍生付象贤”一句,将吴封翁比作德高望重的贤人,寄托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与信赖,认为他能为百姓谋福利,体现了他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恩波填越海,涕泪咽吴天”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吴封翁的恩泽遍布广大区域,如同海水般深广;而他的离去,使得人们悲痛欲绝,泪水如断线珍珠,难以抑制。这里通过“恩波”与“涕泪”的对比,既展现了吴封翁生前的影响力,也突出了他去世后人们内心的悲痛之情。

“薤露丹旌外,松风素旐前”描绘了葬礼的场景,薤露(古代丧礼中的一种乐曲)与丹旌(红色的旗帜,常用于祭祀或迎宾)的对比,以及松风与素旐(白色的旗幡)的映衬,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进一步渲染了悼念的气氛。

最后,“袛应门下客,长废蓼莪篇”表达了对吴封翁逝世的哀悼之情,暗示了他离世后,门下的宾客们将因失去这位精神领袖而感到失落,甚至可能长久地沉浸在悲伤之中,无法创作出像《蓼莪》这样的经典悼文。《蓼莪》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著名的悼亡诗,此处借以表达对吴封翁的深切怀念与哀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吴封翁生平事迹的简略回顾和对其逝世后影响的描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与哀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道德楷模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作者介绍
胡应麟

胡应麟
朝代:明   字:元瑞   号:少室山人

(1551—1602)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猜你喜欢

次韵南湖清饮二首

翠箔红窗映大堤,远来清饮叹参差。
盈盈积水东西隔,脉脉幽怀彼此知。
渌酒谩传工破闷,主人何敢怪颦眉。
明朝看月云开未,试与詹家一问龟。
坐客经年半已非,喜君重到暂相依。
不嫌爱酒樽频倒,只怕题诗纸屡飞。
耿耿幽怀谁与诉,徐徐细酌未应违。
従今更肯相过否,几误风吹白版扉。

(0)

喜雪呈鲜于子骏三首

发函宽大一封书,卧阁雍容三日余。
旋见雪花投夜落,未应天意与人疏。
瓦干淅淅初鸣霰,畦润渐渐想没锄。
高会梁园遗胜在,早知词赋似相如。
春秋无麦自当书,况复秋田水潦余。
一雪端来救焦槁,千箱乞与等亲疏。
消残温疠曾非药,蚀遍陈根不用锄。
犹恐远村沾未足,试呼农圃问何如。
茧纸铺庭几误书,杨花糁迳未春余。
积随平野分高下,舞信微风作密疏。
解使游人似姑射,仍令飞鸟变舂锄。
共惊天巧无能学,造物无心本亦如。

(0)

次韵王巩自咏

平生未省为人忙,贫贱安闲气味长。
粗免趋时头似葆,稍能忍事腹如囊。
简书见迫身今老,樽酒闻呼首一昂。
欲挽天河聊自洗,尘埃满面鬓眉黄。

(0)

次韵子瞻过淮见寄兼简孙奕职方三首

出处平生共,江淮恨不来。
宦游良误我,老病赋怀哉。
徇物终今世,量书尽几堆。
归耕少忧患,惟有仰春雷。
〈蜀中谓田无水利者为雷鸣田。
龟山昔同到,松竹故依然。
红印封咸豉,黄罂分井泉。
青天携杖处,晚日落帆偏。
无限相思意,新诗句句传。
行役饶新喜,临川逢故人。
相看对泉石,怜我在埃尘。
会合终多故,分张类有神。
南游得如愿,梦想霅溪春。

(0)

腊雪五首

长恐冬无雪,今朝忽暗空。
细声闻簌簌,远势望蒙蒙。
湿润犹兼雨,倾斜半杂风。
丰登解多事,欢喜助三农。
骄阳不能久,密雪自相催。
急霰初鸣瓦,飞花旋集台。
着人消瘴疫,覆麦长根荄。
欲试樽中物,门前问客来。
久有归耕意,西山百亩田。
雪来殊不恶,酒熟自相便。
一被簪裳裹,长遭罗网牵。
飞霙迫残腊,愁思渡今年。
忧愁不可缓,风雪故相撩。
试问五斗米,能胜一束樵。
耕耘终亦饱,哺啜定谁邀。
寒暑不须避,倾危且自遥。
雪霜何与我,忧思自伤神。
忠信亦何罪,才名空误身。
归来聊且止,老去莫逢嗔。
樽酒它年事,相看醉此晨。

(0)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白鹭亭

白鹭洲前水,奔腾乱马牛。
亭高疑欲动,船去似无忧。
汹涌山方坏,澄清练不收。
中秋谁在此,明月满城头。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