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开尽又桃花,谁向桃源更问家。
此是桃源最佳处,春深云水足生涯。
梅花开尽又桃花,谁向桃源更问家。
此是桃源最佳处,春深云水足生涯。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罗浮山的美丽景色,以梅花与桃花的交替盛开为背景,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诗人通过“梅花开尽又桃花”这一句,巧妙地展现了季节的更迭与自然界的生机勃勃。接着,“谁向桃源更问家”一句,借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家园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思考。
“此是桃源最佳处,春深云水足生涯。”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桃源视为理想的栖息之地,不仅因为这里的自然风光优美,更因为这里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描绘春日里云水环绕的景象,寄托了对心灵深处那份宁静与自由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蕴含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家园的探索与思考。
岁月不相贷,夜床衾簟秋。
朝来明镜中,作意多少留。
惟酒可为娱,顾我非其流。
丈夫意气合,佩玦不循钩。
意行无人非,骏发不中休。
相逢问何如,颇复中之不。
清坐岂不好,致真岂糟丘。
两欧以诗鸣,与俗同沉浮。
百鸟畏嘲弄,往和长鸣鸥。
胡宁忍快便,风飘万斛舟。
我家山水间,耳目厌华丽。
闻道浙西山,经年通梦寐。
从为远游客,忘却归来计。
欲买湖上田,谢绝人间世。
湖山多变态,横斜光景异。
随山转朱阁,临顾穷幽邃。
惟有宣公楼,浮空堆乱翠。
疑是水仙人,临墙露高髻。
道人迹爱山,朝昏阅终岁。
最爱烟雨中,半掩青罗袂。
我来悲岁晚,风霜扫昏翳。
不见岭头云,未尽登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