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园池好,唯应西郭偏。
惜当春后日,狂爱水中天。
玳瑁涓人马,葡萄上客筵。
那能不深醉,北望有风烟。
何处园池好,唯应西郭偏。
惜当春后日,狂爱水中天。
玳瑁涓人马,葡萄上客筵。
那能不深醉,北望有风烟。
这首明代诗人王世贞的《四月一日同于鳞子与诸君水头放舟六首(其一)》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的美好画面。首句“何处园池好”,以问句开篇,引发读者对理想园池的向往,接着“唯应西郭偏”点出最佳去处——城西郊外,暗示此处环境清幽,远离尘嚣。
“惜当春后日”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诗人选择在春光将尽时出游,更显其对自然的热爱和珍惜。接下来,“狂爱水中天”形象地写出乘舟荡漾,水面倒映天空的景象,给人以开阔舒畅之感。
“玳瑁涓人马”描绘了舟行队伍的奢华,可能是指装饰华丽的船只和随行人员,增添了游玩的热闹气氛。“葡萄上客筵”则暗示了丰盛的酒食,预示着一场愉快的宴饮。
最后两句“那能不深醉,北望有风烟”,诗人沉浸在美景与欢宴中,不禁陶醉,遥望北方,似乎能看到远处的风烟,流露出淡淡的离别之情或对未知的遐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春日郊游的惬意与欢乐,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十月草木尽,孤松风萧萧。
托根大壑中,争期干云霄。
罗岳鲜旧干,钟山恣狂烧。
胡为深雪间,苍然自高标。
本非舟楫具,无烦雨露浇。
造物信偶遗,谁能矜后凋。
放情规矩外,寝卧任逍遥。
非图保天年,不材甘寂寥。
宁特顾者希,诟厉乃独饶。
贞介乃其性,敢曰淩寒飙。
珍重匠石流,毋使斧斤劳。
灵根产兹土,辽邈绝人际。
一本三四桠,围叶如张盖。
结实挺中央,颗颗坠红米。
高出众草上,百步望光采。
群生必有长,约略具形体。
无茎曰睡参,坚白味数倍。
天子怜病人,岁中必命采。
枵腹入深林,阴翳日月晦。
旧人去易归,新人迷道里。
抱参不敢嚼,往往饱虎兕。
神农开祸先,遗累终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