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日气射苍崖根,石上生枝乾藓文。
构梯采掇资好事,中有至味难为言。
岂惟食淡兼攻苦,嚼蜡茹荼多欲吐。
清甘徐发齿颊间,漱以寒泉如饮乳。
幽人赠我意已深,一掬可比千黄金。
世间此味知者鲜,往往既吐还追寻。
我欲持之献君子,自古至言多逆耳。
愿于苦处辨忠良,若待回甘真晚矣。
海日气射苍崖根,石上生枝乾藓文。
构梯采掇资好事,中有至味难为言。
岂惟食淡兼攻苦,嚼蜡茹荼多欲吐。
清甘徐发齿颊间,漱以寒泉如饮乳。
幽人赠我意已深,一掬可比千黄金。
世间此味知者鲜,往往既吐还追寻。
我欲持之献君子,自古至言多逆耳。
愿于苦处辨忠良,若待回甘真晚矣。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名为《得了翁书并寄石芝云其味初淡中苦已而发甘鲜有此味者感而赋诗》。诗中描绘了对一种独特食物味道的细腻感受与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以“海日气射苍崖根”描绘出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暗示着某种珍贵之物的隐匿。接着,“石上生枝乾藓文”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神秘感,仿佛在说这美味隐藏在自然的深处,需要细心探索才能发现。
“构梯采掇资好事,中有至味难为言”表达了寻找美味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但其中蕴含的至味却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接下来的“岂惟食淡兼攻苦,嚼蜡茹荼多欲吐”,通过对比,强调了这种美味的独特之处——它既有清淡之味,也有苦涩之感,但最终会让人感受到甘甜。
“清甘徐发齿颊间,漱以寒泉如饮乳”是对这种美味口感的生动描绘,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种从舌尖到心底的清凉与满足。诗人接着赞美了这种美味的价值,“幽人赠我意已深,一掬可比千黄金”,表达了对这种难得之物的珍视之情。
最后,“世间此味知者鲜,往往既吐还追寻”点明了这种美味的稀有性,以及人们对其的渴望与追求。诗人希望借此美味传达出深刻的道理:“我欲持之献君子,自古至言多逆耳。愿于苦处辨忠良,若待回甘真晚矣。”他希望人们能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能够分辨出真正的忠良之言,而不是等到事情变得美好时才去珍惜。这不仅是对美味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智慧的深刻反思。
久雨新霁如发蒙,嫩月出海来屋东。
开轩静听百虫语,清光入沼翻帘栊。
白日劳劳生万事,不如淡月含冥濛。
收心展体且高枕,合眼不管东方红。
我缘居贫得清省,晏起一粥黄昏钟。
更深一顿白汤饼,坐送落月沉西峰。
眼昏灯下不看字,与书相忘如不逢。
渐收少年辟谷效,养取眼力成方瞳。
自行此法颇简易,有能修之神气充。
临役多忧刘正仲,少忍一月毋匆匆。
皇华真人游海东,云行急疾去若风。
蜺旌羽节追不及,飘飖双帻堕碧空。
六丁六甲不得取,化作两峰撑青红。
至今八面各变态,隐见有无横复纵。
或说苍龙从海度,潮落江乾不能去。
两角峥嵘云护之,身伏泥沙惟脊露。
雷鸣电作定腾霄,铁锁横江截归路。
老胡说法欲降龙,又恐钵盂藏不住。
故将两塔压其巅,击鼓撞钟警朝暮。
有时风雨响空岩,僧坐堂中生畏怖。
惟有江平月照时,付与诗人题好句。
雅志厌阛阓,考槃乐郊墟。
言归憩桑梓,不惮躬拮据。
岁晚此栖宿,佳气郁扶舆。
淫雨度阳节,晴云吐月梳。
独酌良亦佳,所思在群居。
晨兴喜复晴,草具何可徐。
黄花有馀馥,白酒无多储。
清滩蛰雷吼,轻霞綵幄舒。
翳然林水间,舒啸天籁虚。
雪髯醉先起,众宾且踌躇。
人生有定分,适意不愿馀。
衣食粗能给,吾当赋遂初。
相期晚节坚,结社同樵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