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得了翁书并寄石芝云其味初淡中苦已而发甘鲜有此味者感而赋诗》
《得了翁书并寄石芝云其味初淡中苦已而发甘鲜有此味者感而赋诗》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古风

海日气射苍崖根,石上生枝乾藓文。

构梯采掇资好事,中有至味难为言。

岂惟食淡兼攻苦,嚼蜡茹荼多欲吐。

清甘徐发齿颊间,漱以寒泉如饮乳。

幽人赠我意已深,一掬可比千黄金。

世间此味知者鲜,往往既吐还追寻。

我欲持之献君子,自古至言多逆耳。

愿于苦处辨忠良,若待回甘真晚矣。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名为《得了翁书并寄石芝云其味初淡中苦已而发甘鲜有此味者感而赋诗》。诗中描绘了对一种独特食物味道的细腻感受与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以“海日气射苍崖根”描绘出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暗示着某种珍贵之物的隐匿。接着,“石上生枝乾藓文”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神秘感,仿佛在说这美味隐藏在自然的深处,需要细心探索才能发现。

“构梯采掇资好事,中有至味难为言”表达了寻找美味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但其中蕴含的至味却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接下来的“岂惟食淡兼攻苦,嚼蜡茹荼多欲吐”,通过对比,强调了这种美味的独特之处——它既有清淡之味,也有苦涩之感,但最终会让人感受到甘甜。

“清甘徐发齿颊间,漱以寒泉如饮乳”是对这种美味口感的生动描绘,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种从舌尖到心底的清凉与满足。诗人接着赞美了这种美味的价值,“幽人赠我意已深,一掬可比千黄金”,表达了对这种难得之物的珍视之情。

最后,“世间此味知者鲜,往往既吐还追寻”点明了这种美味的稀有性,以及人们对其的渴望与追求。诗人希望借此美味传达出深刻的道理:“我欲持之献君子,自古至言多逆耳。愿于苦处辨忠良,若待回甘真晚矣。”他希望人们能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能够分辨出真正的忠良之言,而不是等到事情变得美好时才去珍惜。这不仅是对美味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智慧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六月十四夜久雨新霁见月极佳坐观万堂中收拾尘霓湛然不作久不见此趣因书之以寄正仲

久雨新霁如发蒙,嫩月出海来屋东。

开轩静听百虫语,清光入沼翻帘栊。

白日劳劳生万事,不如淡月含冥濛。

收心展体且高枕,合眼不管东方红。

我缘居贫得清省,晏起一粥黄昏钟。

更深一顿白汤饼,坐送落月沉西峰。

眼昏灯下不看字,与书相忘如不逢。

渐收少年辟谷效,养取眼力成方瞳。

自行此法颇简易,有能修之神气充。

临役多忧刘正仲,少忍一月毋匆匆。

(0)

巾山行同王监簿作

皇华真人游海东,云行急疾去若风。

蜺旌羽节追不及,飘飖双帻堕碧空。

六丁六甲不得取,化作两峰撑青红。

至今八面各变态,隐见有无横复纵。

或说苍龙从海度,潮落江乾不能去。

两角峥嵘云护之,身伏泥沙惟脊露。

雷鸣电作定腾霄,铁锁横江截归路。

老胡说法欲降龙,又恐钵盂藏不住。

故将两塔压其巅,击鼓撞钟警朝暮。

有时风雨响空岩,僧坐堂中生畏怖。

惟有江平月照时,付与诗人题好句。

(0)

老鹤

霜翎沾泞衣难濯,朱顶多年色退鲜。

曾向青云黄鹄举,如今羸损啄乌田。

(0)

戊子正旦贺寿慈宫·其二

凤驾回天仗,鸳班集露门。

须臾趋魏阙,杲日正中暾。

(0)

破阵子

小小红泥院宇,深深翠色屏帏。

簇定熏炉酥酒软,门外东风寒不知。恰疑三月时。

钗影半欹绿子,歌声轻度红儿。

醉里不愁更漏断,更要梅花看几枝。起来霜月低。

(0)

重阳后一日亲友会饮于沧洲以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辰探韵得初未二字·其一

雅志厌阛阓,考槃乐郊墟。

言归憩桑梓,不惮躬拮据。

岁晚此栖宿,佳气郁扶舆。

淫雨度阳节,晴云吐月梳。

独酌良亦佳,所思在群居。

晨兴喜复晴,草具何可徐。

黄花有馀馥,白酒无多储。

清滩蛰雷吼,轻霞綵幄舒。

翳然林水间,舒啸天籁虚。

雪髯醉先起,众宾且踌躇。

人生有定分,适意不愿馀。

衣食粗能给,吾当赋遂初。

相期晚节坚,结社同樵渔。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