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君避难频为客,非是干时谒贵公。
百亩已荒吴苑上,全家犹寄冶城中。
莺啼驿路关春意,帆落津亭候晓风。
年少相看头易白,无言江夏是黄童。
怜君避难频为客,非是干时谒贵公。
百亩已荒吴苑上,全家犹寄冶城中。
莺啼驿路关春意,帆落津亭候晓风。
年少相看头易白,无言江夏是黄童。
这首诗描绘了对友人淳甫离别之情的深切关怀与不舍。首联“怜君避难频为客,非是干时谒贵公”表达了诗人对淳甫频繁漂泊、避难在外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淳甫并非为了追求权势而频繁拜访权贵,体现了淳甫的高尚品格和诗人对其人格的尊重。
颔联“百亩已荒吴苑上,全家犹寄冶城中”通过描述吴苑的荒芜与淳甫全家仍居住在冶城中,隐喻了淳甫虽身处逆境,但依然坚守自我,不改初心,展现了淳甫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颈联“莺啼驿路关春意,帆落津亭候晓风”运用自然景象来寄托情感,莺啼唤起了春天的气息,帆落则预示着旅程的结束,这两句既描绘了离别的场景,也蕴含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尾联“年少相看头易白,无言江夏是黄童”以岁月的流转和友情的深厚为背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淳甫年华易逝的惋惜,同时也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即使年岁渐长,彼此间的理解与信任却如同江夏之水,永不枯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淳甫个人经历的描绘,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诗人对其深厚的情感,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时间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