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霁雪威,寒日淡晖晖。
雨砌晴先滴,风檐落更飞。
侵淩池面瘦,拥肿树身肥。
长忆庐陵老,忧时咏铁衣。
黄云霁雪威,寒日淡晖晖。
雨砌晴先滴,风檐落更飞。
侵淩池面瘦,拥肿树身肥。
长忆庐陵老,忧时咏铁衣。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初晴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和深沉的情感。
首句“黄云霁雪威”,描绘了雪后天空中残留的云彩,仿佛是雪的余威,给读者一种宁静而肃穆的感觉。接着,“寒日淡晖晖”一句,通过描述阳光在寒冷天气中的柔和与淡薄,进一步渲染了冬日的氛围。
“雨砌晴先滴,风檐落更飞”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雨滴在晴天开始滴落,而风吹过屋檐时,雪花或冰晶随风飘落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界由阴转晴的动态美。
“侵淩池面瘦,拥肿树身肥”则将视角转向自然景观的变化,池水因冰雪融化而显得更为清澈,树木因积雪的覆盖而显得更加丰盈,这两句通过“瘦”与“肥”的对比,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环境的细微变化。
最后,“长忆庐陵老,忧时咏铁衣”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之情。庐陵老,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个忧国忧民的贤臣,诗人借其咏叹铁衣,暗含对当前社会状况的关切与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后自然景象的细致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情感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如春莺娇啼。又风蝉细咽,何处哦诗。
莫是青城花蕊,自书宫词。非曹惠,非文姬。
与女中相如同时。
甚镂月裁云,樊山一集,传诵到红闺。
乐莫乐,心相知。绣平原小像,五色柔丝。
早识扶风都讲,莫如蛾眉。黄紬梦,犹寻伊。
怪月中、青鸾来迟。想写韵楼前,千条绿杨俱向西。
淡月幽窗如画,墨梅横一枝。
四五点、冷蕊疏花,无人处、自照冰池。
霜柯惊飞冻鹊,谁家笛、故学秦女吹。
想弄珠、玉指生寒,蟾辉里、缟袂归去迟。
瘦沈自宽带围。轻裘紫绮,针神几费柔荑。
闷拨垆灰。这情绪、有谁知。
银屏雪儿何在,觅旧谱、自填词。相逢甚时。
明灯照棋局,应有期。
燕试风襟,蜗留雨篆,深春闲过书帷。
唱名才了,小吏问诗题。
门外春蚕食叶,重檐下、碧树刚齐。
幽深地、花如处女,寂寞少人知。
冬烘,犹故态,三间破屋,来试茶旗。
问隐囊纱帽,何事归迟。
多少凝香昼寝,谁似我、闲看酴醾。
春阴重,才晴又雨,归骑溅香泥。
腊醅新上口。看书吃果,灯前厮守。
残夜新春,只判一声清漏。
不用占鸡卜镜,但愿得、花红人寿。君信否。
垂帘一晌,春词琢就。
不解格五弹棋,祇色子玲珑,称伊纤手。
玉雪娇儿,可要软饧酥豆。
斜倚薰笼不睡,任消尽、博山香兽。看镜久。
青青鬓丝依旧。
丁字水,渺渺下前溪。芳树外,断虹垂。
青山尽在栏杆北,柳花吹度女墙西。
悄无言,溪上思,有谁知。
残照里、单衣闲伫立,剪不断、天涯芳草碧,临曲岸,俯清漪。
风前曾记人如玉,镜中已是鬓成丝。
洗尘容,归旧隐,是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