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刘衡仲知浚县》
《送刘衡仲知浚县》全文
明 / 靳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朔风寒日送君行,翻觉春阳满旆旌。

吏事太丘应有谱,文章小宋亦知名。

天连北极郎星近,地入中朝故俗更。

不独秉骢膺召易,颂声先喜慰难兄。

(0)
鉴赏

这首明代靳贵所作的《送刘衡仲知浚县》诗,以送别友人为主题,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首联“朔风寒日送君行,翻觉春阳满旆旌。”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北风凛冽,冬日寒冷,却因友人的离去,仿佛感受到春日的温暖与生机,旗帜在风中飘扬,似乎充满了希望与活力。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离别的凄凉与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颔联“吏事太丘应有谱,文章小宋亦知名。”赞扬了友人的才能与品德。太丘是古代贤臣的典故,暗示友人在官场上的能力与道德;小宋则指宋代文学家,表明友人在文坛上的名声与成就。这两句既是对友人过去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作为的期许。

颈联“天连北极郎星近,地入中朝故俗更。”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北极星象征着指引方向,与友人即将前往的地方相连,寓意着友人如同北极星一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指引方向,获得成功。同时,“中朝”代表朝廷,暗示友人即将步入仕途,而“故俗更”则表达了对友人能适应新环境、保持传统美德的期望。

尾联“不独秉骢膺召易,颂声先喜慰难兄。”则是对友人赴任的鼓励与祝福。友人不仅能够轻松应对官场的挑战,还能得到众人的赞誉,这不仅是对友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友人品格的赞美。最后,“慰难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路艰辛的理解与支持,体现了深厚的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友人未来美好前景的期许,是一首充满深情与祝福的送别之作。

作者介绍

靳贵
朝代:明

(1465—1520)明镇江府丹徒人,字充道,号戒庵。弘治三年进士。授编修。正德初,官翰林侍讲,掌翰林院事,进礼部侍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有《戒庵文集》。
猜你喜欢

五月廿八日重过翠涛轩清坐终日薄暮而归赋此盖书所见也翠涛为竹而得名余不能无辞矣

幽人爱竹不吃笋,养得修篁个个长。

五月六月雨不落,千枝万枝风自凉。

苍雪逼人时展簟,翠涛惊梦午移床。

涓涓清润乌皮几,楚楚高搀薜荔墙。

密影扫阶敷琐碎,馀音拂水度笙簧。

孙枝迸地浑疑占,老节凌云色更苍。

三径旋开真得计,七贤避世故佯狂。

因怀梅友称三绝,却笑荷花似六郎。

白鹤归时云动荡,青鸾啸处夜微茫。

对之可使食无肉,衰矣空惭鬓有霜。

隐几无心开卷帙,捲帘随意炷炉香。

日中见斗瞻霄汉,月下吹箫引凤凰。

物外襟怀差可共,閒中滋味淡相忘。

不寻酒伴鸡豚社,误落诗名锦绣坊。

时复开樽排匼匝,每怜学子走?蹡。

兴来坐久无聊赖,老去频过也不妨。

他日成材惟汗简,于今触目尽琳琅。

振衣散策归来后,江路迢迢又夕阳。

(0)

访友

先生家住正阳门,绕屋松声日夜闻。

大药总消头上雪,小山长带洞中云。

已知济物宜终庆,况是清时属右文。

却叹吾诗与君画,海门风月拟平分。

(0)

春还轩

阴阳无停运,太极体自常。

姤复造化枢,日月天地房。

凝寒一已消,煦煦春载阳。

曲塘鱼上冰,层汉雁北翔。

潜心验物候,斋居情味长。

容色当少壮,岂不惜流光。

流光不待人,抚时且彷徉。

(0)

题赵松雪桑落洲望庐山图

放旷北郭生,好作云水游。

忆昔渡彭蠡,一棹夷犹桑落洲。

桑落之洲清且泚,水光摇摇山靡靡。

沤前直与银河通,日出风生见金鲤。

东南五老之高峰,坐卧常对乎舟中。

屏风九叠烂云锦,金阙照耀青芙蓉。

悬崖瀑布泻寒碧,玉龙倒挂三千尺。

群仙鹄立紫霞里,思欲从之漱琼液。

是时卸帆野阴暮,水气空濛杂烟雾。

乾坤多事逾十年,今之画图犹故步。

此图作者房山公,后来继之松雪翁。

经营惨淡千万状,点缀毫末无遗踪。

房山松雪总萧瑟,远客无家空叹息。

拔剑高歌行路难,落日寒云惨无色。

(0)

病橐驼行

西域紫驼高硉兀,不见肉峰惟见骨。

左顾右盼如乞怜,欲行不行还勃窣。

向来负重曾千斤,识风知水灵于人。

长鸣蹴踏塞北雪,矫首振迅江南春。

只今多病兼衰老,疮皮剥落毛色槁。

秋沙苜蓿三尺长,空向墙头龁枯草。

(0)

寄东安刘鹏举

客窗呼酒濯离愁,别后骎骎岁若流。

困学久磨维翰铁,怀人空倚仲宣楼。

芝川风月添新梦,葛水溪山忆旧游。

后会相期在何日,浙江亭上看潮头。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朱穆 黎庶昌 陈宜中 石安民 韩滉 林藻 徐世隆 廖燕 袁郊 刘燕哥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