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落叶无人管,长林苍苍秋日短。
飞泉百尺堕空濛,下注寒潭作清浅。
淅沥如闻带雨来,飘摇忽被风吹断。
忆向山中初听时,乍近却疑身在远。
幽寻僻探始得之,毛发萧骚不容绾。
鹦鹉江洲竟趯翻,匡庐瀑布谁分剪。
世间奇胜自有地,应恨入山来已晚。
十年双袂京尘满,亦欲相从为一浣。
安得图中二老翁,芒鞋竹杖长为伴。
空山落叶无人管,长林苍苍秋日短。
飞泉百尺堕空濛,下注寒潭作清浅。
淅沥如闻带雨来,飘摇忽被风吹断。
忆向山中初听时,乍近却疑身在远。
幽寻僻探始得之,毛发萧骚不容绾。
鹦鹉江洲竟趯翻,匡庐瀑布谁分剪。
世间奇胜自有地,应恨入山来已晚。
十年双袂京尘满,亦欲相从为一浣。
安得图中二老翁,芒鞋竹杖长为伴。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生机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之美。首句“空山落叶无人管”,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片荒凉而又自由的山林景象,落叶随风飘散,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寂静之中。接着,“长林苍苍秋日短”一句,将季节的更替融入景色之中,秋天的来临使得林木更加苍翠,而日光似乎也变得短暂,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氛围。
“飞泉百尺堕空濛,下注寒潭作清浅”描绘了山间瀑布的壮观景象,百尺之高的泉水跌落于空中,形成雾气缭绕的景象,最终注入深寒的潭水,呈现出清澈而深邃的画面。接下来,“淅沥如闻带雨来,飘摇忽被风吹断”则通过声音和动态的变化,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仿佛能听到雨声与风声交织在一起,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忆向山中初听时,乍近却疑身在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初听瀑布声时,感觉它既近又远,这种微妙的心理体验,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的美好关系。随后,“幽寻僻探始得之,毛发萧骚不容绾”强调了探索自然之美的过程,即使历经艰辛,也要去寻找那些隐藏在深处的美景。
“鹦鹉江洲竟趯翻,匡庐瀑布谁分剪”通过类比的手法,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物或传说中的场景联系起来,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最后,“世间奇胜自有地,应恨入山来已晚”表达了诗人对未能早些发现这些美景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
“十年双袂京尘满,亦欲相从为一浣”描述了诗人身处繁华都市多年,内心渴望回归自然的心境。“安得图中二老翁,芒鞋竹杖长为伴”则是诗人对能够与志同道合的老友一同漫步山林,享受自然之美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生活哲理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