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必苦心非易事,世多抵掌是痴谈。
评量人到九分九,指拟天穷三十三。
彻底书须随字解,造微诗要似禅参。
眼前定与谁商榷,忽谩狂吟付一酣。
学必苦心非易事,世多抵掌是痴谈。
评量人到九分九,指拟天穷三十三。
彻底书须随字解,造微诗要似禅参。
眼前定与谁商榷,忽谩狂吟付一酣。
这首诗《即事》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对学问追求的深刻见解。
首联“学必苦心非易事,世多抵掌是痴谈”,开篇便揭示了学习过程的艰辛不易,与世人轻率的议论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深入学习的必要性和价值。
颔联“评量人到九分九,指拟天穷三十三”,进一步阐述了评价他人和探索真理的复杂性。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宇宙真理的不懈追求。
颈联“彻底书须随字解,造微诗要似禅参”,点明了学习和创作的真谛。它强调了逐字理解书籍内容的重要性,并将诗歌创作比作禅宗修行,暗示了艺术创作需要深入内心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尾联“眼前定与谁商榷,忽谩狂吟付一酣”,则以一种超然的态度,表达了在面对学问和艺术时,可能会遇到的孤独感和自我沉浸的状态。诗人似乎在说,面对深奥的问题,或许无人能真正理解,但最终的解答只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深处,通过狂放的吟诵,释放情感,达到心灵的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学习、评价、创作和内心体验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知识和艺术追求的执着精神。
病人蠢如虱,稍能动与食。
坐起项领曲,梳头腰脊直。
一茗三升汗,一饭十回息。
隐几坐犹疲,偃卧眠不得。
有时试伸步,扶杖倚床立。
心痒聊开卷,揭书指无力。
撰著既不能,又好弄纸笔。
心知荷扇香,嚏者见空碧。
闻有客在门,倩人代款揖。
见说月夕佳,纸窗穴一隙。
漏月在床头,又畏风入室。
病中思所嗜,客身谁知癖。
主人虽细询,告之不敢悉。
问药与勘方,明明知无益。
聊复尝试之,几幸万之一。
病乎归去来,汝于我为客。
主既不汝留,胡为君我即。
吾未如之何,移文劝他适。
君从北极还,我别南天去。
江路相期借问君,月暝烟深不知处。
钟鼎诚足慕,山林亦可栖。
用之为虎不用鼠,何分雌伏与雄飞。
纵不有官还有我,谁能宜笑复宜啼。
开元供奉帝所眷,不闻久处在金闺。
我有罗浮万古宅,一溪流水千林月。
去日曾栽瑶草待,别来频梦琪花发。
因君谢怀鸾鹤群,借与云松养傲骨。
浮云回首是长安,莫向江湖忘魏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