搴芳徒欲荐,仙佩杳难期。
湘水无情极,行舟唱竹枝。
君山湖上好,清镜映修眉。
搴芳徒欲荐,仙佩杳难期。
湘水无情极,行舟唱竹枝。
君山湖上好,清镜映修眉。
这首诗《湘妃曲》由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描绘了湘水边的凄美景象与情感的深沉。
首句“搴芳徒欲荐”,以“搴芳”这一动作,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然而“徒欲荐”则暗示这种追求是徒劳无功的,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感。接着,“仙佩杳难期”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仙佩代表了理想中的美好,但“杳难期”则表明这种美好难以触及,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差距的感慨。
“湘水无情极,行舟唱竹枝。”湘水作为背景,其“无情”二字,不仅指水本身,更暗含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事变迁的感慨。行舟上的歌声,或许是对过往的回忆,也可能是对未来的期盼,通过“竹枝”这一传统民歌的形式,增加了诗歌的地域色彩和文化韵味。
最后两句“君山湖上好,清镜映修眉。”转而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君山湖的景色宜人,如同一面清澈的镜子,映照出诗人的修长眉毛。这里的“修眉”既是实写,也可能寓指诗人的理想或追求,通过与自然美景的和谐共存,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与外界和谐统一的向往。
整体而言,《湘妃曲》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理想与现实间落差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平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