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吹鹤下西楼,门外寒江万古流。
读赋偶来寻楚泽,买田时拟住常州。
家无担石如刘毅,人许功名似马周。
极目尘寰几知己,中原落日一回头。
笛声吹鹤下西楼,门外寒江万古流。
读赋偶来寻楚泽,买田时拟住常州。
家无担石如刘毅,人许功名似马周。
极目尘寰几知己,中原落日一回头。
这首诗《杂感(其二)》由清代诗人张问陶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感悟。
首联“笛声吹鹤下西楼,门外寒江万古流”,以笛声引鹤,象征着超脱凡尘的意境,鹤飞向西楼,又暗示着心灵的归宿。门外的寒江,万古长流,既描绘了自然界的永恒之美,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颔联“读赋偶来寻楚泽,买田时拟住常州”,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憧憬。读赋,意味着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寻楚泽,则是寻找心灵的栖息地;买田住常州,则是追求一种宁静、安逸的生活方式。
颈联“家无担石如刘毅,人许功名似马周”,运用历史人物刘毅和马周的典故,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地位的思考。刘毅家境贫寒,马周则最终功成名就,这句诗既是对自身处境的自嘲,也是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尾联“极目尘寰几知己,中原落日一回头”,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与对真挚友情的渴望。极目远望,尘世间知己难求,只有在落日余晖中,回首往事,心中涌起淡淡的忧伤与感慨。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人文关怀。
日出城乌啼不休,长安客子苦难留。
寒烟满路转征盖,衰草连天生别愁。
共道风尘辞北极,独怜山水得东瓯。
飞云渡口千家树,梅雨潭边百丈流。
海气蒸人长似夏,山光依郭迥宜秋。
昼閒鸟影下厅事,夜静潮声到县楼。
羡尔花前飞舄去,与谁峰际抱琴游。
苍生贡赋嗟方剧,赤县循良看独优。
燕越迢迢相忆否,天涯遥望白云浮。
南州桂冬荣,先民嘉炎德。
明珠贡彤庭,翡翠生颜色。
淑往化斯竭,物变胡叵测。
苦桃杂马兰,中路丛剡棘。
壶蜂飞螫人,沙虫巧为射。
茫茫烟液委,回风荡鳌极。
智士多苦怀,触览热中臆。
河汉无津梁,奋飞叹奇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