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胡笳曲》
《胡笳曲》全文
唐 / 王昌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城南虏已合,一夜几重围。

自有金笳引,能沾出塞衣。

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

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

(0)
注释
城南:城市南部。
虏:敌人,指入侵者。
合:聚集,汇合。
几重:多层,形容包围严密。
金笳:金色的胡笳,古代的一种管乐器,这里象征军队中的号令。
引:引导,此处意为激励。
出塞衣:出征时穿的战衣,塞指边塞,代指战场。
临关:靠近关隘,关指边关、要塞。
月苦:月色显得凄凉,比喻心情悲苦。
海风微:海风轻拂,也暗示心境的微妙变化。
三奏:奏乐三次,表示仪式或表达情感的隆重与深切。
高楼:高大的楼阁,也可能喻指指挥作战的地方。
晓: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胡人:古代对北方和西方民族的泛称,这里指敌方。
掩涕:擦眼泪,表示悲伤。
翻译
城南的敌军已经聚集,一夜之间重重包围。
自带的金笳吹响,能够激励战士们穿上出征的战衣。
在关隘处聆听月色下的笛声多么悲苦,清冷的曲调随海风轻轻飘散。
高楼上连续三次奏响乐曲直到拂晓,胡人听了也不禁掩面哭泣,撤兵而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边塞之战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月夜、金笳声响和胡人的掩涕(即擦拭眼泪)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战争的紧张与悲壮。城南虏已合,表明敌军已经集结,战事迫在眉睫。一夜几重围,则暗示了战争的急迫和激烈。

金笳引军,是对边塞兵士出征的描写,能沾出塞衣则是指军人即将跨过国界。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是在描绘战前夜晚的凄凉景象,那么深沉的月光和轻柔的海风,都似乎带着悲伤的情感。

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则是在战争结束后,敌军撤退时所表现出的情状。胡人的掩涕,是对战败者悲哀情绪的一种写照,这里的“掩涕”可能包含了他们对于战争的无奈、失落和悲痛。

整首诗以其精练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勾勒出了一幅边塞战争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带来苦难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王昌龄

王昌龄
朝代:唐   字:少伯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生辰:698— 756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猜你喜欢

中秋答宁上舍寄怀

波漾冰盘上碧空,旅怀尊酒对孤蓬。

四时月色唯今好,九十秋期此正中。

断续笛声来远浦,两三鸿影度江枫。

相思翘首天南北,坐对清光知与同。

(0)

天启元年歌·其四

高皇大业盛殷汤,远迈成周卜世长。

今日文孙恢圣绪,由来祖德是重光。

(0)

聊城·其一

秋草寒原旧业虚,却秦存赵片言馀。

无端更射聊城箭,多是英豪习未除。

(0)

西湖杂曲·其四

泛舟湖上仰神仙,桂楫中流兴渺然。

好是米家书画舫,元非越女芰荷船。

(0)

閒居作长庆体兼劝诸少年·其一

桂楫兰裾学采莲,妖童艳妓斗花妍。

江乡往日何曾见,云是东吴游冶船。

(0)

送梁武库赴临洮·其一

男儿报难在沙场,八月边秋塞草黄。

帐下千声期灭虏,军前杀气已淩霜。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