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不耕仍不种,年来何处觅仓箱。
秋冬莫遣还虚过,图取前春有稻粱。
自是不耕仍不种,年来何处觅仓箱。
秋冬莫遣还虚过,图取前春有稻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诗人以“自是不耕仍不种”开篇,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不耕不种,却能安然度日,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接着,“年来何处觅仓箱”一句,似乎在感叹岁月流逝,仓箱之物难以寻觅,暗含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慨。然而,这种感慨并未让诗人陷入消极,而是引出了下文的积极应对:“秋冬莫遣还虚过,图取前春有稻粱。”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规划和期待,即使是在秋冬季节,也要有所作为,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基础。通过“图取前春有稻粱”,不仅展现了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充满了哲理意味和生活智慧。
四堂互映,双门并丽,龙阁开府。
郡美东南第一,望故苑、楼台霏雾。
垂柳池塘,流泉巷陌,吴歌处处。
近黄昏,渐更宜良夜,簇簇繁星灯烛,长衢如昼,暝色韶光,几许粉面,飞甍朱户。
和煦。雁齿桥红,裙腰草绿,云际寺、林下路。
酒熟梨花宾客醉,但觉满山箫鼓。
尽朋游、同民乐,芳菲有主。
自此归从泥诏,去指沙堤,南屏水石,西湖风月,好作千骑行春,画图写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