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役人常以冬,据经端自紫薇公。
杠舆梁涉犹徒步,龟筮民从见大同。
不假洛阳抱桥蛎,宛如震泽卧波虹。
春江浩渺风涛急,方待先生济不通。
古者役人常以冬,据经端自紫薇公。
杠舆梁涉犹徒步,龟筮民从见大同。
不假洛阳抱桥蛎,宛如震泽卧波虹。
春江浩渺风涛急,方待先生济不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人修路图景,通过对比古今之异,抒发了自己对于现实交通不便的无奈情绪。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
“古者役人常以冬”两句,借用古代修路常在冬季进行的情形,与当下相对比,反映了古今工事之不同。这里的“经端自紫薇公”可能是指古时修路有条不紊,而今朝则无法如此。
接下来的“杠舆梁涉犹徒步,龟筮民从见大同”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古人修路的艰辛与现代相比之下的简便。然而,后文“不假洛阳抱桥蛎,宛如震泽卧波虹”则表现了诗人对于现实中交通不便的无奈,以及对古代修路技术的赞赏。
最后,“春江浩渺风涛急,方待先生济不通”一句,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眼前景象的感受和内心的焦虑。这里的“先生”可能是指某位有能力改变现状的人物,而“济不通”则是强调当前交通状况之艰难。
整首诗通过对古今工事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无力感和怀旧情绪。
绩溪东南来,遥望古仁里。
中有程氏居,隐隐入桑梓。
缅怀道轩翁,吾宗百世士。
眼中聚爱楼,遗训耿在耳。
三男如鼎足,等是克家子。
崇坊瞰村巷,华构照山址。
春霖久初晴,一榻为予启。
登堂父兄乐,拥户儿童喜。
开奁扣宗牒,张燕出肴醴。
夜下灯火明,语笑未能已。
忆当百年前,同饮相湖水。
今夕乃何夕,会晤复自此。
聚散安可常,保族在崇礼。
丁宁愿同人,契谊笃终始。
明发川途长,思情两难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