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岳辟西户,石磴几盘纡。
山穷敞绣塍,缘隰陟崎岖。
丹岩突兀耸,赤城霞不如。
太古余溜痕,赭黑交相于。
壁有青龙蛰,倒挂颔垂珠。
神彩宛飞动,苔藓绕其躯。
山势忽幻形,长桥跨清虚。
广度三百弓,高建五丈旟。
中摇一峰影,窈窕似名姝。
青青千琅玕,暮倚容更殊。
搜奇越长桥,内岩何沮洳。
岩端洒霜雪,炎夏凉衣裾。
在昔甘泉子,辟堂此读书。
堂圮易梵刹,刹更倾颓余。
人事有兴废,林壑无终初。
我来乐斯丘,箴言谢卫蘧。
白岳辟西户,石磴几盘纡。
山穷敞绣塍,缘隰陟崎岖。
丹岩突兀耸,赤城霞不如。
太古余溜痕,赭黑交相于。
壁有青龙蛰,倒挂颔垂珠。
神彩宛飞动,苔藓绕其躯。
山势忽幻形,长桥跨清虚。
广度三百弓,高建五丈旟。
中摇一峰影,窈窕似名姝。
青青千琅玕,暮倚容更殊。
搜奇越长桥,内岩何沮洳。
岩端洒霜雪,炎夏凉衣裾。
在昔甘泉子,辟堂此读书。
堂圮易梵刹,刹更倾颓余。
人事有兴废,林壑无终初。
我来乐斯丘,箴言谢卫蘧。
这首清代诗人光聪诚的《游石桥岩并内岩》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山川景象。首句“白岳辟西户,石磴几盘纡”以白岳为背景,展现山门洞开,石阶曲折的壮观。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绣塍”、“缘隰陟崎岖”描绘了山路的蜿蜒起伏,以及山景的变换。
“丹岩突兀耸,赤城霞不如”运用对比手法,赞美了山岩的红艳和霞光相比也毫不逊色。山石的古老痕迹“太古余溜痕”和“赭黑交相于”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岩壁上的青龙形象“壁有青龙蛰,倒挂颔垂珠”,生动而神秘。
“神彩宛飞动,苔藓绕其躯”进一步描绘了龙的形象栩栩如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随后,“山势忽幻形,长桥跨清虚”写出了山势的变幻和桥梁的奇妙,仿佛连接天地。
“广度三百弓,高建五丈旟”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桥梁的宽阔和高大,而“中摇一峰影,窈窕似名姝”则赋予山峰女性般的柔美。夜晚,“青青千琅玕,暮倚容更殊”描绘了月光下的山岩更加迷人。
诗人还提及了古代的甘泉子在此读书的典故,暗示了石桥岩的历史文化内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的变迁揭示了“人事有兴废”的道理,但“林壑无终初”表明自然景色永恒不变。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感慨:“我来乐斯丘,箴言谢卫蘧”,表达了对这山水的喜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贵为五马只儒酸,都说先生大耐官。
去国十年虽已久,爱君一念不曾寒。
定知前辈如公少,好与今人作样看。
归日不须囊薏苡,有书堪录荔堪乾。
我生懒放世无偶,身即嚣尘志林莽。
寒饥未免困啼号,束带深惭为升斗。
先生闭户傲羲皇,云梦胸中吞八九。
抟风暂尔抑雄飞,万事纷纷付卮酒。
年来得此短项翁,落落虚怀真胜友。
烟蓑称体剪疏筠,老态婆娑固不群。
每笑鸱夷托后尘,臭味仍复羞昆崙。
何曾为致常持满,来此与尔谈胚浑。
异时先生登紫微,定自与尔相追随。
想应赖尔排纷扰,坐觉秋毫泰山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