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阳台.元日》
《高阳台.元日》全文
清 / 冒禹书   形式: 词  词牌: 高阳台   押[阳]韵

淑景惊催,新符乍换,时光去也堂堂。

屏摇翠柏,湘帘日映山房。

昨宵今日人如旧,宜春彩笔署回廊。

难驱遣、流年暗数,何限沧桑。伊人天各一方。

只此心两地,与日俱长。

诗成无语,依稀想像总荒唐。

小立东风春又到,离人不改是愁肠。

更相看,梅花清瘦,做尽凄凉。

(0)
鉴赏

这首《高阳台·元日》由清代诗人冒禹书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开篇“淑景惊催,新符乍换”,以春天的美景和新年交替的场景起笔,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屏摇翠柏,湘帘日映山房”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画面,翠柏摇曳,阳光透过湘帘洒在山房内,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接着,“昨宵今日人如旧,宜春彩笔署回廊”表达了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尽管人事依旧,但时光的流逝却让人感到岁月的无情。“难驱遣、流年暗数,何限沧桑”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感叹世事变迁之大。

“伊人天各一方。只此心两地,与日俱长”这一段,诗人将情感聚焦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上,虽然两人相隔遥远,但彼此的心却始终相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情感只会越来越深。

“诗成无语,依稀想像总荒唐”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与想象之间的矛盾,即使心中有千言万语,却难以言表,只能在想象中寻求慰藉,但这种慰藉往往显得虚幻而不切实际。

“小立东风春又到,离人不改是愁肠”描绘了诗人独自站立在春风之中,虽然季节更替,但心中的愁绪却未曾改变,这愁肠仿佛成了永远无法治愈的伤痛。

最后,“更相看,梅花清瘦,做尽凄凉”以梅花的形象收尾,梅花的清瘦与凄凉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同时也寓意着即使在最寒冷的冬日,生命依然坚韧不屈,展现出一种坚韧而悲壮的美。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作者介绍

冒禹书
朝代:清

冒禹书,字玉简,如皋人。诸生,候选训导。有《倩石居遗草》。
猜你喜欢

题画二首·其二

孤舟五月发金陵,遥见家山喜不胜。

却忆石头城上望,白云何处是吴兴。

(0)

题徐士元画梅雪轩图

高轩岁莫情,取物制为名。

人与梅俱素,诗因雪倍清。

散盐能润物,结实拟和羹。

稍待花开夜,来听扑树声。

(0)

题云山图八首·其八

南山隔秋水,秀色空在眼。

褰裳不可涉,临流思无限。

孤舟肯相济,宁辞去人远。

(0)

拟古·其二

今日上客至,置酒临前楹。

弦歌四座起,中有击筑声。

此曲谁所为,丝急调不平。

窃听不敢言,下流人所轻。

回视匣中衣,感德涕纵横。

(0)

再用前韵寄东崖霍元方

九皋鸣鹤声闻野,翠弓有矢不虚舍。

先生抱负两相似,莫笑狂歌为君写。

昔年医俗绕亭多种竹,十载干戈少存者。

故基神护尚遗竹,兔葵燕麦相萦惹。

先生今日重构亭,移花养竹归来也。

俊游清赏尽佳辰,何有天聋并地哑。

鸥鹭群,农桑社。淇水渡上东崖下。

阶前笋箨添数竿,阑外柳丝生一把。

凤笺粉褪笔锋粘,燕巢泥落琴弦打。

醒梦茶香煮石乳,养生汤好倾般若。

雪三尺,霜万瓦。

先生此时都不知,剧饮豪吟集文雅。

胸臆不拘拘,情思常洒洒。

愧我结金兰,膺门得者寡。

凤雏昨日送佳什,词源倒峡琼瑰泻。

君不闻戴昌窃听潘京谈,惟才不可假。

(0)

再过故人霍元方故居因作诗以寄嗣子怡伯怡仲

重过东崖处士居,门前犹有故人车。

九原风雨三生梦,一壑烟霞万卷书。

华表何年重见鹤,淇滨今日独观鱼。

知君不减遨游兴,万里骑鲸入太虚。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崔曙 饶芝祥 陆世仪 湛方生 赵扩 胡舜陟 窦庠 毛伯温 阎尔梅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