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往浙东西,挨得头荒露伏犀。
因话编蒲米山老,不禁秋夜听莎鸡。
十年来往浙东西,挨得头荒露伏犀。
因话编蒲米山老,不禁秋夜听莎鸡。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智愚所作的《送僧省母》中的片段。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浙东西地区往来十年的经历,期间生活艰辛,形容为“挨得头荒露伏犀”,意指生活困苦,连头都露出了破绽,像犀牛角一样粗糙。接着,诗人提到与一位名叫“米山老”的人交谈,可能是在讲述自己的遭遇或寻求慰藉。最后,诗人表达了在秋夜听到莎鸡(一种昆虫)叫声时的感触,这可能是引发他对故乡或亲情的思念,也可能寓意着生活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亲情的珍视,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
通籍客京华,身显心仍寂。
耽吟聚名流,溪山亦生色。
春秋佳日多,尊酒谋良觌。
倚树听新声,涉露采芳泽。
振笔发高吟,奇情透金石。
欣赏倾众情,欢饮忘形迹。
日落各言旋,相思复相觅。
延昌宫中国祚短,神龙堕地化作犬。
杨婆咒祷空纷纷,宁知金翅衔王孙。
王孙忆翁须好作,翁死旬时还奏乐。
花枝袅袅春绵绵,杨郎宫中恣醉眠。
狐裘锦衣左右直,徐郎殿前躬画敕。
宁失官家朝,莫犯周侯刀。
宁违至尊训,莫拒舍人命。
禁中刀敕空纵横,国运讵识归宣城。
尚书不言侍中走,举朝尽醉吴兴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