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堤弭棹来宾从,细柳阴中启石门。
几处楼台遥带郭,一丛花竹半成村。
直将流水为词赋,更借啼莺侑酒尊。
尽道德星今夕聚,如何明月在西园。
芳堤弭棹来宾从,细柳阴中启石门。
几处楼台遥带郭,一丛花竹半成村。
直将流水为词赋,更借啼莺侑酒尊。
尽道德星今夕聚,如何明月在西园。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雅致的春日聚会图景。诗人沈玄华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宾主在芳堤旁停舟歇息,细柳轻拂的情境。石门开启,映入眼帘的是远处楼台与城郭相接的景象,近处则是花竹点缀的村落,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共存。
接着,诗人以“直将流水为词赋,更借啼莺侑酒尊”两句,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流水和黄莺的啼鸣融入聚会的氛围中,赋予了场景以诗意和生机。流水潺潺,仿佛是自然界的乐章,黄莺的啼叫则成为了宴席上的伴奏,增添了聚会的欢愉气氛。
最后,“尽道德星今夕聚,如何明月在西园”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此次聚会的感慨。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夜晚,众多贤士聚集一堂,共享良辰美景,而明月高悬于西园之上,不仅照亮了聚会的场所,也象征着知识与美德的光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聚会中友情与文化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