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如雨耀神都,郊甸新凉拂马初。
日月近临黄阁贵,风云遥限紫宸居。
少陵漫拟陈三赋,司马先能著八书。
想见九关严守虎,玉堂金殿最清虚。
衣冠如雨耀神都,郊甸新凉拂马初。
日月近临黄阁贵,风云遥限紫宸居。
少陵漫拟陈三赋,司马先能著八书。
想见九关严守虎,玉堂金殿最清虚。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巡山时的景象与感受。首句“衣冠如雨耀神都”,以“衣冠如雨”形象地描绘出巡山队伍的壮观,神都之光映照在他们的服饰上,展现出一种庄严而辉煌的氛围。接着,“郊甸新凉拂马初”则细腻地捕捉了初秋时节的清新凉意,仿佛微风轻拂过马匹,带来一丝丝凉爽。
“日月近临黄阁贵,风云遥限紫宸居”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日月比作黄阁之上的尊贵,风云则象征着紫宸宫的遥远与神秘,表达了对权力与威严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权力中心与地方官员之间的关系。
“少陵漫拟陈三赋,司马先能著八书”引用杜甫(少陵)和司马迁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学者的敬仰,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或他人文学创作能力的期待与自谦。
“想见九关严守虎,玉堂金殿最清虚”则是对理想中的政治清明、秩序井然的向往。九关严守虎,意味着国家的边防稳固,内部秩序良好;玉堂金殿,象征着皇宫的庄严与神圣,同时也是对理想政治环境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秩序、权力结构以及理想政治的深刻思考和美好愿景,体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